他是湖南学生运动的杰出代表,长沙解放前夕,他奔走呼号,带领当时的大学生和进步青年,勇敢争取和平,追求民主和自由。他不畏艰险,面对国民党的迫害,他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年仅22岁。他为国为民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他就是烈士高继青。
一
这是一张拍摄于71年前的照片。1948年,21岁的高继青与友人专程来到广州瞻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两名志向远大的年轻人在这里定格下了这张合影。从广州回来后,他特意拿出照片给家中的弟弟妹妹看,并说道:“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要像先烈们那样轰轰烈烈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死,才有意义和价值。”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语,让人忍不住热血沸腾。然而,一语成谶,一年后,高继青在人生最绚烂的年纪,不幸陨落。
1927年,高继青出生于宁乡双江口镇檀树湾枫林村。家中兄弟姐妹5人,高继青排行第二。高家祖上人才辈出,其祖父高青珊为清代重臣,政绩武功卓著。高继青自幼聪明好学,在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学习时,就喜欢打抱不平,每逢同学之间发生纠葛,他总是挺身而出进行调解,维护公平正义。1939年,高继青考入益阳信义中学,然而他在这所教会学校读了不到一年,就自行退学,只身跑去了重庆。
高继青的弟弟高少青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要去重庆,是因为信义中学是所教会学校,而且他看到学校里纨绔子弟处事不公,令他非常反感。高继青13岁的时候,没有告诉家人,就把学费退出来,一个人跑到重庆,去追求他的目标”。
1940年春,13岁的高继青在堂兄高步青的帮助下,考入重庆市钟山中学。当时重庆是国民政府战时的陪都,豪门富室云集,不少纨绔子弟仗势欺人,高继青不改本色,常常路见不平,主持正义。高少青说:“他在外面求学,见多识广,思想比较现代,弟弟妹妹都非常崇拜他。”
高继青(左)与友人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合影。
二
高继青出生于一个动荡的年代,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各地战乱四起,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他从小立志改变现状,为国担当。从读小学时起,高继青就时常说到:“中国以农立国,我长大了要学农,献身农科事业,以促进国家富强。”在抗日战争胜利的第二年,1946年10月,他终于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农艺系,实现了他“农业救国”的远大抱负。然而,当真正入学时,高继青的想法却发生了改变。
1946年,国共和谈破裂后,内战再起,生灵涂炭。高继青纵观大局,默察形势,觉得还不是“学农救国”的时候,他毅然投入到了南京的爱国学生运动。当时,他时常和同学一起到学校附近的书店看进步书刊,吸取了不少新思想、新知识,为之后投身学生运动打下了思想基础。高少青说:“金陵大学是一所贵族学校,学费太贵,我们家难以负担。所以大学第二年,他就转回在衡阳的湖南克强学院,那是一个公办学校,收费很低。”
克强学院以辛亥革命领袖黄兴的字“克强”为院名,是湖南争取自由民主最坚强的堡垒之一,地下党在该院的力量较强,加之有姜运开等进步教授的支持,学生大多数投入这一洪流,而高继青更是其中搏浪前进的弄潮儿。1948年上学期开学不久,学生自治会进行选举。高继青高票当选克强学院学生自治会主席。
高少青说:“因为高继青在学生中影响非常大,学生们都特别的拥护他。所以自治会选举时,大家就把他选为了学生自治会的主席。他专门揭发学校丑恶现象。”
担任学生自治会主席期间,高继青带头揭发校方贪污、克扣学生经费的问题,维护学生利益;他创办回雁学社,鼓励同学们多写文章,提倡言论自由,活跃民主气氛;同时高继青还参与了护院迁院运动,与学生代表向省政府请愿,将学校从位置闭塞的衡阳搬到了长沙。学校搬至长沙后,高继青在地下共产党员的指导下,当选了长沙市学联执委的职务。
1949年春,解放军已横渡长江天险,直指武汉。湖南省教育厅厅长黄风阶等想乘机解散克强学院。高继青以长沙市学联的名义,动员全体师生为争取长沙和平解放而斗争,不要回家,不要离校。当有同学心存畏惧时,他说:“现在是由黑暗到黎明的时刻,什么事只管大胆干,要杀头杀我高继青的头,要坐牢,我高继青去坐。”同学们在他的鼓舞下,解除了思想顾虑。高继青还组织留校同学学习毛泽东思想、学唱解放区歌曲,克强学院内呈现出一派新气象。为迎接解放,高继青多次向汤子声同志提出,愿以生命作代价迎接解放大军南下解放湖南,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
高少青告诉记者:“那时候反饥饿反迫害,游行发传单等活动,高继青从不避讳、不隐瞒,都是公开自己的名字。他认为,斗争是正义的,所以他冒着生命危险,抛头露面,也要直面斗争。也正因为这样,高继青很快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
烈士高继青之墓。
三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湖北,白崇禧率数十万大军败退湖南,妄图据土固守。白崇禧的到来,让长沙再次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长沙的和平民主力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1949年5月,由于奸细告密,中共湖南省委地下印刷厂——金国印书馆被暴露。因湖南临近和平解放,急需印刷宣传资料,省工委当即通知金国印书馆,搬出一部分设备,建立新的据点,以供使用。可是设备要由谁运输?怎样才能运出去呢?1949年6月14日,中共地下党员找到了高继青。
高少青说:“地下党员需要帮忙运送的都是一些比较重的机器,要用到汽车。而高继青是学生自治会的主席,他有权力调动学校里的汽车。但是调车这个事是很危险的,必然会暴露身份。高继青没有顾虑这么多,依然调了一台学校后勤部的汽车把设备安全运送了出去,成功完成了这项任务。”
很快,高继青调用学校汽车的事情,引起了特务的注意。6月19日,高继青被反动派带走。
高少青说:“长沙解放前夕,地下党通知高继青,国民党白崇禧在长沙大肆逮捕共产党员,让他赶快走,不然有生命危险。但是高继青没有退缩,他已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高继青遇害后的第五天,他的遗体才被找到,其状惨不忍睹。
高氏后裔高佩山说:“当时高继青被抓以后,国民党特务对他严刑拷打,挖了他的眼睛,割了他的舌头,捅了他九刀,整个后脑勺都被劈开了。但他自始至终,对党忠诚、保守机密,没透露半个字,最后英勇牺牲。”
高继青牺牲的消息传来,全省一片哗然,中共湖南省工委、长沙市工委立即做出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罪行,声援高继青惨案的部署。省会报纸详细报道了惨案真相,湖南大学成立了“支援高案反迫害大会”……1949年6月29日,克强学院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7月2日,湖南大学举行了庄严的公葬仪式。
高少青说:“在高继青举行公葬仪式的那天还有几个感人事迹。当时还没有轮渡,都是小筏子过河,船夫听说是去悼念高继青的就义渡,义渡就是不要钱。当天,整个划泊业都这样,都不收钱,非常感人。”
在追悼会上,一副副情真意切的挽联挂满了礼堂,宁乡地下共产党员汤匊中写到:是民主战士,是革命先锋,历史我来编,生也千古,死也千古;以血灌鲜花,以身抗利刃,精神君不死,成亦英雄,败亦英雄。这副挽联,是对高继青烈士追求自由、酷爱民主、忠于革命的真实写照,被许多报刊转载,广为传诵。
1948年,高继青和同学游岳麓山拜谒黄兴、蔡锷墓时,曾对同学们说:“人生在世,不要做寄生虫,要对人民有所贡献。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像黄兴、蔡锷一样,安葬在岳麓山。”他牺牲后,人们遵照烈士遗愿,让他安眠于岳麓山畔。就在烈士牺牲一个多月后,1949年8月4日,长沙和平解放。克强学院也被并入湖南大学,全校师生为怀念烈士,成立了高继青烈士纪念委员会,维修烈士陵墓,举行纪念集会,并报请党组织追认高继青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
如今,高继青为之献出生命的祖国,即将迎来70年华诞。长眠在岳麓山下的高继青,也从未被遗忘,每年都有大批学子、市民带上鲜花前来祭奠他,人们用幸福的生活,告慰英灵,缅怀他曾经付出的一切。
撰稿:喻梦霖
文史专家:孙意谋 谢仲舒 李乔生 文国旺 黄沃若 徐拂荣 姜福成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喻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