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田乡沙田村老党员颜新望初心如磐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段华良 编辑:喻靖 2019-08-26 09:59:04
—分享—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段华良)

“我要发挥自己的余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馈社会,感恩社会,这就是我的初心。”他眼里闪烁着年轻的光芒,坚定、睿智。

他获得“长沙市优秀教师”“湖南省抢险救灾模范”“长沙市优秀党员”“宁乡县五老功勋奖”等40项个人荣誉,其所在乡离退休党支部荣获长少市、宁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其所在乡关工委两次荣获“长沙市先进关工委”荣誉称号。

“我只是为社会、为老年事业做了一点事,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党和政府却给我这么多的荣誉。”他总是这么谦虚:“这些荣誉只能看作激励。平心而论,我并没有真正退休,还在发挥老党员的作用。”

他就是沙田乡沙田村堆资片区19组72岁的老党员颜新望。

颜新望(左)在谢觉哉故居讲述谢觉哉两次回乡的故事。

“我为什么要求入党”

“我是在红旗下唱着《东方红》长大的,从小就对党有深厚的感情。我看到在党的领导下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党的热爱更是不断地增加。”8月17日,颜新望坐在堂屋门口,一双深邃的目光凝视着远方,仿佛回到了从前。他受到了良好教育,学习了党的历史及方志敏、夏明翰、雷锋等英雄人物的事迹,心灵深处受到熏陶和感染。尤其是亲眼目睹谢觉哉同志前后两次回乡的情景后,他就把入党当作人生最高的追求。

“谢老两次回乡,不搞任何特殊,处处心系群众,使我对共产党人充满了崇高的敬意。”颜新望感慨万千。

1957年3月,谢觉哉第一次回到沙田兰馥冲,颜新望当时才10岁,称谢觉哉为“焕南阿公”。谢觉哉身着黑色朴素服装,满面慈祥的笑容,一口沙田腔,对乡亲们问长问短,十分亲热。

1960年1月,谢觉哉第二次回到沙田兰馥冲。这一次谢觉哉颇有些不快,因当时当地政府听说谢觉哉回乡,于是紧急调集民工,花一天一夜的时间修了一条由谭家湾到兰馥冲的临时简易公路。尤其看到家里有穿工作服的服务员后,更加生气。

“这是做什么?我是人民勤务员,为什么要给我搞特殊?为什么不去修好群众过河的桥、却为我回家修公路?”谢觉哉连连向在场干部发问。看到乡亲们面黄肌瘦,谢觉哉感到非常痛心。把带回家的几箱苹果全部分发给大家。颜新望笑着说,那是他人生第一次尝到苹果的滋味。

“群众和无产阶级是共产党的母亲”“我是人民的勤务员”……59年过去,颜新望每每想起这些话就激动不已。

1966年5月,学校停课,颜新望回乡务农。

1967年冬,颜新望报名参军。1968年1月入伍,成为人民解放军空一军43师一名警卫战士。他系统学习《毛泽东选集》四卷,学习军事技能,苦练杀敌本领,入伍不到一年就升任班长。他努力学习,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所在班两年获得“四好班”荣誉称号。他还担任过连队团支部书记、代理排长。

1971年3月,颜新望退伍回乡,当了一年半时间的民办小学教师,后入益阳师范学习。1973年7月1日,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一直在争取做一名合格党员”

“我没有为党和人民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认真工作,积极上进。”1973年8月,从益阳师范提前毕业后,颜新望先后在沩山中学、巷子口中学、宁乡十中、五里堆乡联校等单位工作。

“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安排。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1975年秋,党组织安排颜新望参加县委工作队,分配到回龙铺区桃林桥公社工作。当时,母亲重病卧床,儿子才两岁多,妻子怀孕在身。颜新望二话设说,和家里人简单解释后,毅然走上艰苦一线。奋战在改造菁华河工地一线,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带头猛干、苦干。同年11月被评为特等劳动模范。12月6日,母亲病故,7日上午才得到消息。深夜赶到家时,母亲已安葬完毕。颜新望哽咽着说,当初,在部队时,因进入一级战备,父亡不能请假回家吊孝。“按通常说法,我算得是‘忤逆不孝’,但我行了大孝——为国尽了忠。没有为父母披麻戴孝,却为党的事业尽了心、尽了力。唉,自古忠孝难两全啊。”

“党员党员,冲锋在前。干部干部,先干一步。”1978年,颜新望担任七里山中学校长,兼教社办高中班政治课程。他带头举行教学研课,促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头参加支农,到最远最穷的生产队劳动。

人人动手,自力更生。颜新望注重教学条件的改善,狠抓危房改建。建五里堆中学教学楼时,工程是单包,为了节约每一分钱,带领教师抬石头、担沙子、担红砖。石梅、水源、五里、樟木、罗塘、双溪等村校教学楼或红砖平房校舍相继拔地而起。

“我入党以后,一直在争取做一名合格党员。要真正合格,路还很长。我还在继续努力。做一名合格党员,这就是我的奋斗目标!”颜新望说,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管是年轻党员还是老党员,都要时刻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家园努力奋斗。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段华良

编辑:喻靖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