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aak Iliich Levitan,Spring in Italy
文/楚乔
GDP轻松迈进“万亿”俱乐部,房价却始终徘徊在一万边缘。
工作6.4年就能全款买房,长沙年轻人太潇洒,你羡慕不来。
视炒房团为“阶级敌人”,长沙市政府太勇猛,你羡慕不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上半年,长沙在TOP20城市中GDP增速8.2%,与成都并列第一。
而同期长沙的房价增速在TOP20城市中排名倒数。
时间拉长到过去10年,长沙的房价涨幅约为83.4%,而GDP却增长了330%,与2005年相比更是增长了680%。
GDP跑疯了,房价却低成“神一般”的存在!
凭什么?全靠政府对房地产极限施压?
非也!这只是一个结果。
较低的土地财政依赖度及地方政府政策的连贯性,才是长沙能够在经济腾飞的同时保持低房价的根本原因。
不靠土地!长沙牛大了!
财政不依赖土地!政府才能挺直腰杆!
22%,长沙最近三年的土地财政依赖度。这是一个怎样的水平?
不仅在二线城市中垫底,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倒数。
众所周知,虽然备受诟病,弊端凸显,但土地财政近20年来都是启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土地出让金更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这一点在现阶段处于城市快速发展期、城市化需大量资金投入的发达二线城市中尤为明显。
据中指数据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排行》,2018年,杭州土地出让金总规模达到2442.9亿元,同比增长11%,以133.9%的年度及143%的三年平均土地依赖度雄踞榜单首位。
南京的近三年平均土地依赖度也高达118.7%。
经常拿来与长沙比较的中部地区“老大哥”武汉为95.1%。
2018年,全国范围内来看,土地财政收入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1.0%,较2017年上升3.3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
那么如果不靠土地财政,还能不能发展?
长沙用事实说话!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2019年上半年,长沙GDP增长率高达到8.2%,在全国TOP20城市中与成都并列第一。
如果不靠土地,靠什么?
2019年前两个季度,长沙市第二产业GDP同比增长分别为8.2%及8.9%,第三产业GDP同比增长分别为8.0%及7.8%。
与芒果台、超级女声、快乐大本营、天天兄弟的家喻户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沙在工业上默默蓄力的低调。
2018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实现产值约1660亿元,同比增长8%,产值约占全国总量的23%,占全球总量的7.2%,产品覆盖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
这一数据不是凭空来的。
其实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三一重工仅用13年的时间就从一家地方小厂发展成为有着“世界泵王”之称的全球最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
在席卷全国的基建浪潮之下,几乎在每一座城市的高速公路、水库和立交桥旁边,你都能够看到“长沙制造”的影子。甚至还由此衍生出衡量经济风向标的“挖掘机指数”。
长沙起步于传统工程机械产业却不满足于此。
近年来,长沙大力发展现代工业新体系,逐步形成了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一系列过千亿产业的格局。
新能源汽车、北斗产业、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的均衡发展也让长沙站在了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服务业方面,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现代服务应用和创新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也不断涌现。
GDP跑疯了,房价却还是白菜价!
很多人惊叹于长沙市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力度之大,密度之强。
2017年全年长沙市总共出台了13个楼市调控文件,从限购到限售全面覆盖。
2018年又推出了艳惊四座的“6·25”新政,规定2年拿房4年限售之余,更是喊出了将炒房团是为“阶级敌人”的口号表达决心。
新政出台之后,湖南日报连发四篇社论痛批长沙楼市乱象,在全国范围内都实属罕见,目前为止,湖南是全国少数公开表态,将房价“洼地”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并将继续推进这种优势的省份。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今年4月,长沙停止了对家庭二套住房4%的契税优惠减免,100万的房子要多交两三万的税费。要知道,在大环境收紧的情况下,大多数城市都在“一城一策”的掩护下悄悄放宽调控以防止房价地价降温过快,杭州放松限价、合肥珠海直接或间接放松限购。
长沙却逆势收紧调控。不用惊讶,因为这已经不是长沙市政府第一次放血了。
2013年及2014年,新国五条出台之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开始了严厉调控,出台了全面的限购措施以打击房地产过热。
然而长沙2013、2014年的土地出让价款都超过了千亿元,逆势增加土地供应量,调控房价毫不手软。而此后的2017年仅为215亿元。
这说明长沙市调控楼市的政策是具有连贯性的,极少受到大环境的左右。
政策的连贯性与市政府任期较为稳定是密不可分的。
2006年,湖南省开始推行试点任期制,规定各级干部在一个地方和一个单位最少干满5年,使各项政策和制度能够保持连续性。
因此最近13年来,长沙市政府的任期都保持在至少5年以上,而全国这一平均水平大约为3年。任期随意变动常常导致一届官员一套思路,是地方经济发展常常处于“重复启动”状态,形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不仅严重阻碍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和行政效率,也使干部热衷于尽快升迁而大搞“形象工程”、“泡沫政绩”等短期行为,目光很难长远。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摒弃土地财政的粗放发展和虚假繁荣,长沙跑疯了。
选择深谋远略的实业兴邦和科技创新,长沙能跑更远。
在“住房不炒”的背景下,长沙就是中国城市的未来。
来源:叶檀财经
编辑:喻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