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9年8月8日宁乡解放,70.8万宁乡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8月27日,由李瑞山任书记的“中共宁乡县委员会”和张继源任县长的“宁乡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县委、县政府的办公地点就是如今的行政中心第二办公区。你知道宁乡是如何迎来解放的?这中间发生了哪些故事?解放初期的宁乡又是什么样的呢?值此宁乡解放70周年之际,《沩水春秋》推出特别节目,带你一起揭秘宁乡解放的故事。
一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历时142天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取得胜利后,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如此大好形势下,一场由地下共产党员领导的“黄唐起义”在宁乡蓄势待发……
1949年2月10日凌晨,姜亚勋、陈仲怡、李石锹率部兵分三路,分别奇袭了黄材警察所、大沩乡公所、唐市警察分驻所,三次行动都以起义人员的胜利告终。几个月后,起义部队分别被湖南省工委授予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中一支队和湘中三支队的番号,成为了迎接宁乡解放的地方革命武装力量。湘中第一支队组建前后,横扫了宁乡、湘潭、湘乡边界地区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先后经历了横市歼敌、攻打姜畲、消灭西南联军、反大围剿等多次重要战役。
原宁乡县人民政府工商科主办科员谢国恩说:“黄唐起义,一方面解除了国民党的部分地方武装,如安化、桃江等地的国民党武装力量。另一方面打击了当时的反动气焰。反动派看到湘中一支队、三支队这么强大,他们也害怕,所以黄唐起义促进了湖南的和平解放。”
黄唐起义的突然爆发,使湖南各界大为震动,它为迎接解放军挺进湖南,加速国民党政权的瓦解,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为了早日实现和平解放,宁乡的地下共产党员还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发动群众,广泛开展反对国民党残暴统治的革命斗争:建立“民食委员会”,坚持反饥饿斗争;组织学会、学社,广泛开展宣传工作,以“顺口溜”“打油诗”等形式,宣传解放军胜利进军的消息,控诉反对派罪行,激发广大群众迎接解放的热情;同时办起夜校,组织农会,将解放思想传播到宁乡的田间地头,老百姓的心坎上;为了进一步瓦解分化敌人,地下党员和进步分子还伺机打入敌人的营垒,如当时的地下党员刘麟素就在宁乡国民党政府军事科任科员,他利用身份的便利,积极策反了不少国民党内部人士。武装力量的日益壮大,加上解放思想的广泛传播,为宁乡解放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而这时,全国解放的形势也一片大好。
黄唐起义进攻路线图。
二
1949年4月20日至21日,渡江战役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第三野部队组成东中西三路大军,横渡长江。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的千里江防呈分崩离析之状。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直插湖北。5月14日渡过长江,5月16日,解放军占领武汉,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被迫仓皇率部南撤。
解放军势如破竹的消息传来,宁乡城的反动派闻风而逃。据1949年5月6日的《申报》报道:“宁乡已酿成极严重之无政府状态。县级机关之一切工作均陷于停顿,各机关办公室内桌椅零乱,阗无人迹。县城秩序由国军314师及长沙警备司令部宁乡军警宪联合稽查处负责维持。每晚8时即行戒严,街头巷尾,岗哨满布,令人不寒而惊”。
1949年5月17日,武汉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向湘鄂赣挺进。7月18日,平江解放。7月19日,湘阴解放,紧接着常德、益阳相继解放。1949年8月8日,国民党湖南当局的程潜、陈明仁率领37位将领发表起义通电。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宁乡解放的希望就在眼前。然而就在这时,横生了一场变故。
文史专家谢仲舒说:“8月5日至6日,白崇禧连续两天派飞机轰炸长沙、株洲、湘潭、邵阳等地,反动派通过飞机散发传单,对程潜、陈明仁第一兵团的起义部队进行策反,致使起义部队下辖的71军、14军、100军总共4万多人哗变,重新投奔到国民党部队,此举也给宁乡的解放蒙上了一层阴影。”
90岁的蔡国华是土生土长的城厢镇(今玉潭街道)人,作为宁乡解放的亲历者,他回忆,解放前夕国民党曾多次散播谣言,意图阻挠宁乡解放。蔡国华说:“那时候解放军还没进城,城里比较乱,国民党放出谣言共产党来了,会共财产、共妻。这些谣言扰乱人心,城里还是有一部分人相信的。”
宁乡解放亲历者蔡国华接受栏目组采访。
宁乡解放亲历者、原宁乡县人民治安委员会委员刘麟素接受栏目组采访。
三
然而,解放已是大势所趋。8月4日,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9军146师438团团长崔永泰和政委王侨奉令率部从益阳向宁乡挺进。8月5日,崔永泰与湘中三支队李石锹取得联系,商定8月8日两支部队相互配合攻打宁乡县城,由湘中三支队负责提供县城敌军的准确情报。8月8日上午,崔永泰与李石锹等制定了攻打宁乡县城的作战计划。一切准备就绪后,8月8日黄昏,解放军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谢仲舒说:“黄昏开始,解放军438团和湘中三支队向县城发动进攻,首先夺取了西部山地制高点,发射三颗炮弹,吹响冲锋号。国民党的部队如惊弓之鸟,纷纷从西门出城,沿着万寿山方向向湘乡逃窜。受到解放军的炮火阻击,国民党大部分缴械投降,而驻守在县城的国民党79军新编2师受湖南和平起义的影响未作抵抗,放下武器投诚,后来被编入解放军164师436团和437团。”
在解放县城的战斗中,共缴获敌军轻、重机枪40多挺、山炮4门、长短枪1800多支、子弹及其他军用品一大批。至此,宁乡全境无敌军,全县人民获得了解放。解放军进城后,严整的纪律让县城居民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老县政府旧貌。
黄唐起义纪念碑。
蔡国华介绍说:“当时解放军进城,天还没亮,百姓就坐在玉潭路两旁的台阶上,没一个人动,大家靠着板子坐着,一直坐到天亮。解放军不像国民党,国民党拿东西不给钱,共产党都是规规矩矩的。所以我们老百姓都欢欣鼓舞迎解放。”
宁乡解放后,人们欢欣鼓舞。因为解放军和游击队需要继续前进追击蒋军,加上“南下工作团”尚未到县,政权接收工作暂不能进行,8月10日中共宁乡县工委便出面组织了临时性“宁乡县人民治安委员会”,负责维持县城治安,筹集军需品支援过境的人民解放军。原宁乡县人民治安委员会委员刘麟素说:“解放初期,宁乡成立了治安委员会,我是委员之一。当时我主要负责筹粮工作。”
8月25日,第一批“南下工作团第一大队第一中队”158名干部由益阳来到宁乡。27日,由李瑞山任书记的“中共宁乡县委员会”和张继源任县长的“宁乡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宁乡县人民治安委员会”完成了历史使命,宣告结束。之后,“南下工作团”成员和宁乡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在梅家田举行“南北会师”大会。接着100多人的宁乡干部训练班开班。经过10天的学习,这些干部被分配到全县10个区进行新政府的接管工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为了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共宁乡县委领导和组织全县人民接管旧政权,建立机构;筹集粮草,支援解放军过境湖南;废除保、甲制度,建立民主政权;实行减租退押,安定人民生活;开展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取缔反动会道门,保障社会安定;开展抗美援朝,打击美帝国主义;开展“五反”运动,促进私营商业正常发展;实行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巩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撰稿:喻梦霖
文史专家:孙意谋 谢仲舒 李乔生 文国旺 黄沃若 徐拂荣 姜福成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喻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