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熟了,协会成员在汤向明(中)的葡萄园看葡萄。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刘淑兰)
“你家的葡萄今年的销路不用愁,协会已经和长沙几家水果销售商达成了供货意向。等葡萄上市时,水果销售商会来看货定货。”近日,天气炎热,宁乡市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协会会长周运良来到东湖塘镇太平桥村蔬菜水果种植大户汤向明的葡萄园,给正在护理葡萄的汤向明带来了这一喜讯,让汤向明面露喜色。而汤向明正是在宁乡市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协会扶持下迈上创业之路的一名农民工党员。
为3000多名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2009年6月份,宁乡市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协会在市民政局注册成立,88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党员成为协会会员,历经铺街道人周运良出任协会会长。“1987年我进入湘运零担车队做临时工,后来在宁乡县城老汽车站附近摆摊卖水果。”周运良告诉记者,摆摊卖水果搞了一两年,因为生意不好做,他就跑到广州做水果生意。通过几年艰辛打拼,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随后,他回宁乡县城开了一家超市。
“协会88名会员来自全市各乡镇(街道),全都是农民工党员,当年都是三四十岁年纪,在外打拼赚了点钱后返乡创业。”宁乡市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协会秘书长姜洪是一名有着13年党龄的党员,今年40岁的他曾在外省打工,返乡后开办了几家电信代办点。“当时成立协会时的初心是‘信息共享·抱团发展’,通俗的说法就是‘互帮衬,有钱一起赚’。”
“通过5年多的运作和发展,协会88名会员应该说是富起来了,但我们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周运良介绍,2015年协会开年会时,大家都觉得最初的目标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了。
“乡里有句话叫‘亲帮亲邻帮邻,互帮互助不会穷’,我们会员都是党员,党员有党员的先进性,如果只是围着协会成员赚几个钱转来转去,格局太小。”曾当过五六年村干部的会员黄泽民此言一出,立即引发了会员们的热烈讨论。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年会上,协会将初心“信息共享·抱团发展”改成了“托贫助困·助你就业”,并将此定为协会宗旨。
农村有不少闲散劳动力,但找个稳当的事做却不容易。于是,宁乡市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协会将“帮助农民就业”当作首张牌来打。黄泽民在新疆干建筑工程,于是,他将东湖塘镇、道林镇等乡镇的100多名青壮年农民组织起来,跟着自己到新彊干建筑。“一年下来,每人可挣到8至10万元。”黄泽民告诉记者,道林镇一位50多岁的张姓农民跟着自己在新彊干了3年建筑,不仅把自家的危房拆了建起了新房,还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顺利脱贫。
今年47岁的刘再强是巷子口镇一名党员,过去在深圳经营一间食品小作坊,返乡后在宁乡经开区妙盛工业园建起一个食品加工厂。“厂里200多名员工中有一半来自宁乡西部的巷子口镇、龙田镇等乡镇。”
周运良介绍,10年间,宁乡市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协会为我市3000多名农民(其中三成为贫困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并扶持了50多名农民创业。
将培养出更多“新型农民”
“时代在不断发展,只有培养出更多的‘新型农民’,才有可能让更多的农民在发展中不落伍。”周运良告诉记者,至目前,协会成立整整10年,培养更多的“新型农民”将是协会未来的新目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从昔日的实体店到品牌代理商,再发展到如今的‘电商’‘微商’,不管是创业者还是就业者,如果还是按‘老套路’出牌,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协会在几年前倡导所有会员要走“互联网”这条路,“我们这些会员虽然都是党员,但普遍学历不高,加之都是农民,不易接受新技术、新观念,想改变自己如同自我革命。”为了“革好自己的命”,协会多次从省、长沙市聘请网络专家和“电商”“微商”精英对会员进行辅导、培训。
“我的500多亩蔬菜、水果基地每年到收获的时候,本应是我最高兴的时候,但却变成最痛苦的时候。”47岁的汤向明是东湖塘镇太平桥村的一名农民工党员,也是协会会员,自从前年参加“电商”销售培训班后,他不仅为自己建立了电商平台,还把基地的50多名农民集中起来办“微商”培训班。“这两年我的农产品有一半是通过‘电商’‘微商’平台卖掉的,在我这里做事的四五十岁的农妇不仅开通了微商平台,还注册了抖音、火山等短视频,边秀边卖产品呢。”汤向明说自己是真正尝到了做“新型农民”的甜头。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淑兰
编辑:喻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