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村庄美村风好村民富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李向 编辑:喻靖 2019-07-25 14:49:09
—分享—

副标题:——记黄材镇松溪村党总支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李向)

黄材镇松溪村党总支通过转变工作作风、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村庄美、村风好、村民富”的良好面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2018年超5万元,综合考核排名全镇第一,成功创建全市“五星”村(社区)党组织。

桂爱平正在给自家鱼塘投放草料。

村庄美

童年的松溪河回来了

近日,记者来到该村,只见清澈的河水日夜流淌,两岸的稻田与远处的青山相连,一栋栋楼房镶嵌在绿海之中。稻田中,一只鸭子从禾苗丛中抬起头,发现田边的一只白鹭,它摇摆着身子走了过去,“嘎嘎嘎”热情地和白鹭打招呼……

“去年上半年,河边上还有好几家养猪场,猪粪水、洗圈水都是直接往河里排,没有人敢下河。”该村华塘组村民李志兵介绍,污水长年直排松溪河,河道里一层厚厚的黑臭淤泥,密密麻麻的红线虫在泥水里翻,让人肉麻。

“以前猪粪水是直接排到河里的,苍蝇蚊子多,我自己都不愿意在河边多站一下。”该村到朝组村民易学才就住在松溪河边,2015年他从长沙搬回村里养猪,存栏多的时候达300多头,“松溪河变成那样,我要负一部分责任。”易学才坦言。

2017年,喻科平从外创业回乡后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一职,看到童年时经常在河里摸鱼捉虾戏水玩耍的松溪河变成了一条粪水沟,心中很不是滋味。

2018年,我市“除臭剿劣”攻坚战正式打响后,喻科平和村干部一起经过调查走访摸排,共查出应退养户22户。2018年6月24日,他组织全村50多户养殖户召开退养动员会,讲明讲透各种政策法规,随后和党员、干部逐一上门做工作,动员养殖户们自动退养,第一户自动退养的就是易学才户。经过努力,易学才拆除了自家1000多平方米的猪舍,并拖来黄土覆盖栽上了果苗。

短短3个月内,喻科平通过联系资源公司、炭河里景区等地解决销售难题,帮助全村22户养殖户全部退养。“松溪河的水质一天天好转,两三个月时间水就变清了。”李志兵说。支村“两委”趁热打铁,组织人力、机械,投入10多万元对河道进行除杂、清淤、疏浚,让昔日的“黑臭水沟”彻底变成了清澈水溪,鱼虾重现。

水清了,窗开了,童年的松溪河又回来了。松溪村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又有了更高的追求。

“村里组织班子成员及全体党员外出学习了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居环境治理。我联系了刘礼辉、何素群、卢清华三户。”为中组党员桂跃平介绍,村里每家每户都发放了2个垃圾桶,还召开了党支部委员、党员大会,全村90名党员带头签订承诺书,划分网格召开户主会,宣传推进“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并通过“1+3”模式打造环境卫生示范户,每名党员在积极主动做好本户环境卫生工作的同时,还另外负责督促好三户农户的环境卫生工作,并在所联户的醒目位置设置标示牌,亮明身份。

“我们先按照要求在家做好垃圾分类,保洁员每过3天上门来收一次,慢慢习惯了也就不觉得麻烦了。”为中组村民桂爱平告诉记者,村里聘请了5名保洁员,负责清运全村垃圾,村里的党员每天都会上门来告诉村民怎么分类,也监督大家,做得不好的地方当场要求改进。久而久之,全村形成了“垃圾不乱丢,人人爱环境”的良好氛围。2018年,该村获评“长沙市卫生村”称号。

村风好

党员带头移风易俗

2018年1月,喻科平母亲去世。

“喻书记委托我召开村小组长会议,着重申明不收礼金,丧事操办一切从简。”该村村主任张永阳告诉记者,操办丧事期间,每天只有亲朋好友、帮忙的人在场,不请乐队,不搞排场,丧事办得很简单。

“村里通过开屋场会,利用‘村村响’和上门等方式经常宣传,特别是改变老年人的观念,作为村里的党总支书记,更加要带头。”喻科平表示,通过干部、党员示范带头,全村形成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项不办”的良好风气。“一年的人情费用少也要几千元,负担真的减轻了好多。”村民刘旭明说。

刹住了“人情风”。冬闲时分,该村通过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2018年全村发展油菜种植,面积达700多亩。“半数以上的村民种植了油菜,既改良了土壤,又增加了收入,家家户户都吃上了放心油。更重要的是,村民们都下田劳动,少了清闲。”喻科平告诉记者。

“如今河里不臭了,路上干净了,又装了路灯,每天散步、跳广场舞的人很多。”刘旭明告诉记者,她还参加了村里的话剧排练,是全村话剧表演队员中的一员。

据了解,该村投入4万多元,围绕村内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九牯洞”遗址,通过把远古人类生活场景搬上舞台,从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请来专业编剧进行剧本创作,全村组织表演队伍进行排练,队员全部来自本村。

“通过这样一个精品剧目,打造一支‘演得起、留得住、拉得出’的群众表演队伍,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宣传推广‘九牯洞’遗址和‘华塘鱼’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喻科平介绍,村里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黄材镇党员行为规范》等活动,掀起党员按照“四讲四有”要求、从实际出发、身体力行、争当一名合格党员的高潮。支村“两委”班子成员清正廉洁,没有失职失责、违纪违法行为,全年全村零上访。

村民富

发展特色产业,收入“水涨船高”

松溪村由原来的华塘村和刁子村合并而成,原华塘村内所养的鱼称为“华塘鱼”,自古以来盛产的草养鲜鱼而闻名。

据了解,当地所建池塘土质为清一色沙底,全部用清澈山泉水灌注,称之为“浸水塘”。开春时节,将一二厘米长的草、鲢、鳙鱼苗放入池塘中,采用当地的传统方法纯草食饲养。到夏天本地青辣椒采摘的时候,抓几条池塘中的鱼上来,和青辣椒一起煮,吃起来有一种特殊香、鲜、嫩的口感。这种鱼,当地称为“奶口鱼”。

2018年,该村党总支对全村地貌、水系和环境进行了认真比对和筛选,并广泛征求有经验养鱼能手的建议,确定在纯天然无污染、山泉水充足的为中组建立30多亩的“华塘鱼”连片育苗及养殖示范基地。

“我养了4口塘,面积3亩多,每天要喂5篮子草,去年以24元/公斤的价格卖了几百公斤鱼。今年价格还会涨,辛苦一点也值得。”为中组村民桂爱平利用中午空闲时分给鱼塘投完草,马上又骑着电动车去上班。她在村里还有一份每月1500元的工作,虽然丈夫中风后帮不了她的忙,但她通过自己的勤劳让全家生活越过越好。

“2018年我村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乡田韵土地专业合作社,利用冬闲农田连片种植油菜700多亩,引进紫来生态农业公司在腰塘、光辉两个组连片种植栀子花苗近200亩。”喻科平介绍,该栀子花基地属于该村的扶贫产业基地,参与种植的119户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记者也在该基地看到,山间、田中的10多万株栀子花苗长势良好,再过一年就可开花,采摘期长达20年。到时,亩产栀子花最高将达300公斤,收入能达到6000元,是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脱贫的有效途径。

据悉,该村以乡田韵土地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按照“一村一品”思路,2018年注册了“华塘鱼”商标,并着力开发打造“华塘鱼”特色菜肴。目前全村已有328亩山塘加入了合作社,鲜鱼年产量达5万多公斤。2018年该村有光伏发电站、“华塘鱼”、油菜、栀子花、无花果等多个产业,村民年年收入见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也是“水涨船高”。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李向

编辑:喻靖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