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我市“三比三看”大竞赛项目观摩活动侧记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段华良 邬艳)
7月18日,骄阳似火、生机勃发,楚沩大地到处都洋溢着昂扬向上的发展激情。由市四套班子领导率队的“三比三看”大竞赛项目观摩团,先后来到比亚迪动力电池、格力智能装备、合纵科技、中伟新能源、好益多乳业、邦普动电循环、云轮科技、三一塔机、中一重工、徕金机械等32个项目建设现场开展现场观摩。
项目是做大做强经济总量的基础,是推动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加快项目建设,重在实干,贵在落实。我市注重发挥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作为产业项目建设主阵地生力军作用,在两个园区之间开展以“比干劲,看项目;比服务,看企业;比实力,看贡献”为主题的“三比三看”大竞赛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截至7月14日,全市共调度工业产业项目116个,其中,宁乡经开区共调度69个,宁乡高新区共调度47个。
年初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坚持制造业立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及“产业项目建设年"“营商环境优化年”的工作要求,突出产业项目建设主线,按照“快速开工一批、提速推进、加速投产一批”要求,进一步凝心聚力,克难奋进,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民生改善弱项,全市上下思想统一、目标一致,相关方面积极配合,建设单位精心施工,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畅通无阻,一家家企业蓬勃发展……楚沩大地处处彰显着活力、释放着魅力、蕴藏着动力。
“无中生有”新建项目引擎启动
走进三一塔机项目建设现场,只见10多台大型机器和100多名工人正各就各位,有序作业,好一派热火朝天之景。“三一塔机项目今年6月份开始进场施工,主要包括两栋钢结构厂房,建筑面积达33000多平方米。”据该项目施工负责人刘志强介绍,项目预计7月25日完成基础工程,7月26日正式开始厂房主体建设,计划10月30日前交付使用。
据了解,三一塔机项目投资10亿元,用地449亩,主要建设塔机事业部及汽车测试中心、3万余平方米的厂房、5万平方米的塔机堆场和1万平方米的调试场。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新增涂装线一条、驾驶室转配线一条、回转转配线一条、电气装备线一条,机加、焊接等设备30台,设备投资3.8亿元,主要产品为塔机设备。预计年产值15亿元,新增就业120人。
“因为工期比较紧,加上天气炎热,工地实行‘两班倒’作业的方式来赶工期。”刘志强表示,现在工地上白天有约100名工人,晚上有约60名工人,确保10月30日前完成建设任务。
“项目建设是‘硬功夫’,比一比,看一看,增强信心和决心。”
“解放思想,扬长补短,精准发力,凝心聚力抓项目,科学谋划促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项目为王,以项目论英雄、排座次、定奖惩,项目建设是为百姓谋福的支撑,是工作成效的“指挥棒”。宁乡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周辉强调,“一定要提高认识,把‘指挥棒’举起来、把握好,赢得发展主动权,形成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精准发力,实现质量效益双飞跃。”
大家听取介绍、实地观摩,详细了解园区基础设施、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当大家听到在重点项目建设的日日夜夜里,施工作业对标一流、精益求精,干部群众团结拼搏、敬业奉献,相关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的生动介绍时,都被爱宁乡、建宁乡、树形象的奋斗精神所感染,现场响起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三一塔机项目建设现场。本报记者 邬艳 摄
“有中出新”续建项目强力推进
“我们现在4栋单体建筑已经全部完成主体建设,厂房进行墙面、地面以及设备基础施工;办公楼主体封顶后,正进行装饰装修。”在格力智能装备项目建设现场,格力电器总装二分厂主管黄才说,现在工地平均每天有近200人作业,加班加点赶工期,预计9月15日进行试生产。
在该项目水机车间内,基础、地面、行车等多个作业班组正在分区域开展作业,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水机车间,整体施工难度大,且条件难以满足,为了加快推进工期,施工方采取分片区作业的方式来保证施工进度。“我们项目去年6月份开始动工建设,占地408亩,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投资约25亿元,主要生产离心机、螺杆机等大型商用空调产品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建成后可增加就业1000人。”黄才说,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格力电器全球十大空调生产基地的第三大工业基地,也是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商业空调基地。
“项目建设是‘指挥棒’,举起来,把握好,质量效益双飞跃。”
战鼓催人急,号角励争先。
“把建设力度往上加,建设进度往前赶,建设质量往上提。”冒烈阳,上工地,在32个项目的观摩过程中,周辉不断“打气鼓劲”。
在万鑫精工生产二车间,四条生产线均已在正常运转,工人们正在精细地操作着手中的设备。“二期项目的产量在10万台以上,预计今年销售额在4亿元以上。”万鑫精工行政经理欧浪说,该公司今年新研发的谐波减速机,目前国内只有不到5家企业能够生产出来,预计今年9月份可以进行小批量生产。届时,万鑫精工将成为省内第一家生产谐波减速机的企业。
据悉,谐波减速机主要运用于中高端机器人,是生产中高端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在车间二楼,一台由万鑫精工自主研制出的六轴机器人已经进入实验阶段,它可以运用于各行各业,取代流水线上的人工作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部件包括谐波减速机、伺服系统+驱动以及控制系统,目前我公司正在进行伺服系统+驱动的研发,已初步成功。”欧浪表示,下一步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争取早日研发出控制系统,掌握核心技术。
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比、一路议、一路评,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手机,定格眼前的画面。大家纷纷表示,这次观摩活动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倍感鼓舞、催人奋进,一定要以这次观摩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对标一流、真抓实干,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格力智能装备项目建设现场。本报记者 邬艳 摄
万鑫精工二期投产车间。本报记者 邬艳 摄
“新中出效”投产项目振翅高飞
好益多乳业灌装车间,6条生产线一字排开,一条空中参观走廊横贯整个车间。生产线上,一瓶瓶刚刚灌装好的乳饮料整整齐齐地排着队,正在等待打包。“最左边的是全省首条德国克朗斯无菌冷灌装智能化生产线,可以实现吹、灌、装、码垛全自动。”湖南好益多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海宾指着一条装配有码垛机器人的生产线介绍,该生产线投入高达6000万元,每小时可生产产品4.8万瓶,仅此一条线,一日的生产量就在100万瓶以上。
“另外5条生产线的日产量在50万瓶以上,产品主要销往华中、华南地区,现在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一直在开足马力生产。”李海宾说,整个生产线都属于全自动智能生产线,只需要人员调试设备,车间里大多数工人都在尾端包装线进行操作。
据了解,好益多乳业通过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应用,实现生产效率提高20%,生产成本降低逾10%,产品不良率降低25%,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今年营业额预计可达6 到8亿元,项目二期预计再引进7条生产线,将会朝苏打水、果汁方向发展。
“年产值多少?有哪些困难?”
每到一个项目现场,周辉都会询问项目建设进度和目标,了解项目建设问题和困难,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出谋划策、加油鼓劲。
项目为王,环境为金。市委副书记、市长付旭明强调,产业建设要盯住项目不放、盯住服务不放、盯住生态不放。要在推进机制上求“快”,在项目环境上求“好”,在项目瓶颈上求“破”,在考核督查上求“严”,狠抓落实,构建吸引力十足的投资洼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从而带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路观摩,一路学习。每到一个项目,观摩组成员在看中学,在学中悟:看有特色的思路,找行之有效的路径;看有特色的突破,总结攻坚克难的办法;看有特色的效果,思考工作的切入点。
好益多乳业生产线。本报记者 周伟 摄
“创优环境”栽下梧桐引凤栖
“项目建设之所以这样顺利,要得益于宁乡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相关部门负责人甚至主动找上门来为我们提供服务,这让我们很感动!”湖南盛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伟告诉记者,宁乡有着良好的地域优势,在发展、管理等方面具备科学的理念,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协调并进,是一座宜居新城。更重要的是,宁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对于入驻企业,园区还有着充足的扶持政策,这是盛晨科技最终选择落户宁乡高新区的原因。项目开工以来,韩伟深切感受到我市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环境的优化、效能的提升,让企业更有归属感。
干部干事劲头十足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盘活“双停”……这不仅需要好的硬件条件,更需要一流的软环境。“领导干部要主动作为,贴心服务,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家放心、安心、舒心……”年初以来,周辉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发力,大力倡树“店小二式”服务精神,重推超前服务、主动服务、感动服务,力推“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竭力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天下悠悠,项目最大。”为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坚持在重点项目一线跟踪考察和检验干部,以目标倒逼任务,以时间倒逼进度,以督查倒逼落实。推行项目进度定期通报、项目专人服务、重点项目路线图管理等方式方法,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赢得了企业的交口称赞,树立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
政府职能部门专人上阵,做企业的首席服务官,从招商引资到项目落地,良好的营商环境,全程的“保姆式”服务,让一批优质项目在我市落地生根,为我市制造业立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奏响我市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东风吹,战鼓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热潮已在全市掀起,你追我赶、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催人奋进,我市必将迎来更加美好、更加令人向往的明天。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段华良 邬艳
编辑:喻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