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段华良)
“爱是教育的灵魂,好教师就要有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如果说在教师的行列中最与众不同的职业信念与精神是什么,那应该是执着的坚守。”这是金洲镇群星教学点教师杨再斌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傻,主动放弃条件优越的地方不去,而选择位置偏僻的学校?”他的回答看似平淡却又出人意料:“自己家居附近,比城区老师能更方便早到校迎候孩子们。这些就读教学点的孩子的父母大都是我以前的学生,我能代为守望他们,既能重温过去,又能见证和陪伴孩子们成长,何乐而不为!何况,留守儿童也是祖国的花朵,就算偏僻一点,总得有老师去教啊!”杨再斌告诉记者,对待学生,就一个字,那就是“爱”。就这样,杨再斌扎根农村教学36年,用爱与坚守照亮了留守儿童的求学路,更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与真谛。
杨再斌在教学中。
博爱
点燃心灵火花
6月14日,记者沿着曲折的乡村道路,来到金洲镇群星村。路旁的树林笼罩在一片雾霭中,挂在野草叶片上的露珠闪闪发亮。群星教学点,宽大的教室里,传来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杨再斌告诉记者,目前,该教学点只有18名学生,共3个班级,在职教师3名。
杨再斌领记者到办公室,从办公桌里摸出两个桃子,塞到记者手中:“吃吧!这是早上从自家树上摘的,蛮好吃的。”说罢便去上课了。办公室很简陋,两张办公桌上除摆了学生的作业本及备课本外,再无他物。下课铃声刚落,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笑嘻嘻地钻了进来,围着记者带的照相机看,不时摸摸镜头(显然,他没见过照相机)。不小心碰落了桌上的桃子,他捡起来,放在桌上,喉咙里“咕噜”响了一声。记者示意他吃,他嘴唇蠕动了一下,小声说:“杨老师的,我不吃!”
“为什么不吃?”
“我吃了,杨老师就没得吃了啊!”
这时,杨再斌与校长谢志强走进来,小男孩扑进杨再斌怀里,一点也不显得拘束。小男孩名叫哲浩,今年10岁,智障儿童,好动。母亲九年前外出不归,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谢志强告诉记者,下雨时,哲浩课余总爱到水中玩乐,他用鞋舀着水往自己身上浇,一不留神,他就成了落汤鸡。每次都是杨再斌把他拉进办公室,脱下他的湿鞋袜,拿起电吹风帮他吹干……
为了减少哲浩出状况的频率,杨再斌反复告知其家人随时保持电话畅通,劝说尽早去专业医院诊治,并要求寄存部分衣物到杨再斌房里以备不时之需。为了控制哲浩食量,早中餐时,杨再斌亲手给哲浩添饭菜,叮嘱大家共同监管其行为。在大家共同监护下,哲浩因食量过大而弄湿弄脏衣服的次数少了。
课堂上,面对哲浩关不住的话匣子,杨再斌单独安排其活动,或给无安全隐患的小玩具让其安静下来。午休或午自习时,杨再斌把他带在身边睡觉,或手把手教他写点简单的汉字。刚进校时,哲浩看到食物就往口袋或嘴巴里塞,杨再斌只好把食物收好藏好,并随手关门锁门。经过长久教育引导,现在哲浩大有改变。
彭思宇是班里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学习刻苦上进。但杨再斌告诉记者,在以前,情况并不是这样。他也是学校里面众多留守儿童之一,由于父亲在外务工,家里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姐姐在关山上学,缺少必要的交流和监督。杨再斌主动与彭思宇进行沟通,并重点辅导。近段时间以来,彭思宇每天都很认真完成作业,课堂上也非常认真,学习进步也很大。
杨再斌说:“因为他们都是留守儿童,我们老师不仅要教会他们怎么学习,还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看到他们成绩优秀,性格开朗活泼,作为老师,我感到非常欣慰。”
谢志强告诉记者,一遇恶劣天气和急病等特殊情况,那些留守儿童的祖父母总迟迟不能前来接孩子。这时,不管本班外班,只要有时间,稍近者或情势轻缓时杨再斌便单独步行送到家。路远或情势紧急时就与谢志强共同送到家里或医院。有时,学校水闸忘关了,杨再斌得到信息就从家赶来。偶尔,个别家长对学校工作有误解,杨再斌便或利用早间迎候或家访或路遇时笑谈,直到他们颔首为止……
洗礼
开出灿烂之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5年4月15日早上6点上班途中,杨再斌夫妻俩遭车祸,杨再斌因头部受伤,住院治疗近7个月,花掉医药费10多万元。学生们得到消息后,自发组织到医院看望杨再斌,几个女学生伤心地哭了起来,杨再斌忍着伤痛安慰她们:“不哭不哭,老师的伤不碍事,过几天就会好起来,又会和你们在一起了。现在最要紧的是,你们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等老师回到你们身边时,我要看到你们一个一个都进步了!”
凭着战士般坚强的意志,杨再斌重返校园。当学生们看到他拖着尚未完全痊愈的身子重返讲台,教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学生们忍不住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车祸给杨再斌留下诸多不适,比如下肢神经损伤对应部位灵活性、御寒能力不如常人,头部不时出现思维突然中断现象。有时骑自行车遇到障碍却不会避免,进电梯忘了按上下键,到超市购物要写清单……
为了减缓和阻止不适症状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杨再斌每天让自己都有饱和的工作学习量、坚持步行锻炼……不仅如此,所有学生的冷暖疾患也尽收杨再斌的眼底,贯穿其行为始终;再如,一年级学生没有配备课本外的任何学习资料,就自编习题当巩固提升练习;常搜集一些家庭教育资料发到班级群里供家长学习参考等。
奋蹄
开出执着之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句话:“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是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花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能充分地表现出来。”36年来,杨再斌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被欣赏中不断体验进步、快乐成长。
工作之余,杨再斌也没放松学习与提高。他经常向骨干教师和富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教学经验日渐丰富。除校本培训外,还参加了班主任、数学教师、语文教师网培国培。每次参培都过关,且得分很高,还获得了“研修之星”荣誉称号。不止集中培训,自主学习和政治学习也从不放松,如各种有关教育的订阅号、书刊自主学习,“学习强国”等统一学习,他都天天坚持着,并留下一定数量的笔记与心得。
“他热爱自己的这个职业,在生活方面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为人淳朴、善良、老实。我认为他是一名优秀的老师。”临别时,谢志强告诉记者,杨再斌唯一的女儿嫁到了外地,妻子患有糖尿病等疾病,需照料。每天,他在学校与家之间奔劳,心力交瘁,但他从未向学校提过任何要求。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实际,认真搞好教学,为乡村孩子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杨再斌表示。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黄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