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宁乡:首创“双投”模式 路通民安万象新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喻靖 2019-05-21 15:58:47
—分享—



村民正在施工现场“投工”。龚文 摄

华声在线5月17日讯(记者 刘思佳)“现在正在施工的是靳源村洲上组农村公路建设‘双投’项目。政府采购了400多方的商品混泥土用于该道路建设,项目使用的混凝土都是严格按照C25的标准进行配比,切实保证了项目建设材料的质量。”5月17日,贵庭住工总经理谢海娇一边指导着施工现场,一边向“乡村振兴在‘路’上”主题活动媒体采访团介绍。

所谓的“双投”,即“政府投料,群众投工”。2016年,宁乡在全国首创这一公路建设模式,由市本级负责免费提供路面建设所需的商品混凝土,由镇村负责组织群众自发投工进行路基和路面建设,实现“村民不添忧,村级不添债”。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条长570米,宽4.5米的村组道路路基施工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路面硬化。

“过去,靳源村通往外面只有几条泥巴路,只能人走,无法过车。现在,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双投’模式,村里都将变成水泥路,下雨下雪老百姓也可以脚不沾泥,车子开到家门口了。”靳源村支部书记刘星告诉记者。

村里要修路,老百姓热情高涨。

靳源村村民们以户为单位,自发参与路基和路面建设。道路沿线受益村民,还拿出钱“捐工”,支持村组道路建设,金额从几千到上万不等。



花明楼村“双投”模式建设好的道路干净整洁。陈萌 摄

“等路修好了,我们村出去就更加方便了!”在靳源村洲上组的“双投”农村公路项目建设现场,77岁的村民张祖高正在监督施工进度,他对路改后的新农村充满了期盼。

而在花明楼镇花明楼村,“双投”模式下建成的16.974公里村组道路已投入使用,干净整洁,宽敞畅通。

“祖宗留路弯又弯,路宽不过三尺三,土车来了人先让,落雨过后泥和沙。”村民周志营的顺口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花明楼村“双投”建设前的道路情况。

花明楼村党支部书记陶湘黔介绍,近两年来,通过“双投”模式,95%以上的村民参与村组道路建设,完成了花明楼村的主干路道路硬化工程,将断头路、连线路进行改建,实现了组与组之间的连接,改善了村里的人居环境,大大节约了村民的出行时间。

道路建好了,老百姓满心欢喜。

说起村里道路状况改善带来的便利,客运班线司机黄益明深有体会。“对我们开车跑运输的来说,路就是生命线。过去,村里的泥巴路坑坑洼洼,车也不能开到家门口,去镇上有时都要花费半小时。‘双投’公路建设以后,换上了水泥路,出行方便得很。如今,去镇上只要三五分钟就到了。”



周志营乐呵呵地给大家讲自己写的顺口溜。田超 摄

路好了,周志营的顺口溜也有了新的内容:“水泥路面硬化了,路灯马上安装好。告别泥沙好路到,大家拍手齐欢笑。”

靳源村和花明楼村的村级公路硬化是宁乡“双投”农村公路建设的缩影。宁乡在利用“双投”模式推动农村公路建设上下足功夫,力求让村民走得出去、走得安全、走得舒适。截至目前,宁乡已实施“双投”项目600多公里,每公里能节省村级投入40万左右,公路建设效益全面提升,群众建设公路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喻靖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