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袁”起匠心梦 歌“颂”劳动美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畅 邓映 编辑:喻靖 2019-07-04 12:15:56
—分享—

副标题: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自动化技术员袁颂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刘畅 通讯员 邓映)

他头戴安全帽、手拿记录本穿梭于各车间,他不仅是公司招聘的首批员工,还曾获评格力集团年度最年轻的“先进个人”,他始终坚持对业务追求一个“精”字,对工作坚持一个“实”字,对学习秉承一个“勤”字,他就是长沙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自动化技术员袁颂。

袁颂在车间工作。

勤于思考 20天成功攻克一项技术难题

“工匠精神,不仅要有专业技能、吃苦耐劳、拥有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责任心,还要具备不断创新的思维理念。”近日,袁颂在谈到“工匠精神”时说。

2015年4月,就读于市职业中专的袁颂,在老师的带领下,和200余名同学一起来到珠海格力电器总部,成为一名实习生。从此,他与格力电器结缘。

“刚去的时候,的确有些不适应,白天12个小时连轴转,晚上躺在床上就想乡下的父母。”袁颂回忆起当初在珠海格力电器总部的情景依然不能释怀。

2016年4月,位于宁乡的长沙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还未正式投入生产。袁颂就成为第一批从珠海格力电器总部调回宁乡生产基地的员工之一。

“当时公司的设备都在调试阶段,厂区里的道路有些都还没有硬化,我们就一边进行设备调试,一边搞厂区的环境卫生和绿化。”在袁颂看来,这里就是他人生的新起点,他要以主人翁意识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珠海格力电器总部实习的经历,让袁颂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了信心,即使遇到困难,他也乐此不疲。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公司正式投入运行,袁颂成为钣金注塑分厂的骨干成员。工作中,他善于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次生产过程中,袁颂发现空调底壳防护中有一道打胶工序,需要一名操作工12小时不停地手握胶枪进行打胶操作。“这样不仅工作效率很低、工人很辛苦,而且很容易产生误差。为什么不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呢?”袁颂突然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分厂厂长。经同意后,他通过查找资料、设计程序等一系列工作,经过3次失败、20天的努力后,最终攻克这一技术难题,实现机器人代替人工打胶的目标。

在袁颂看来,每一项技术创新,都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敢于创新 14个创新项目节约成本近800万元

撸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踏实学。袁颂不仅爱岗敬业、履职尽责,还勤奋好学,是同事们心中公认的学习标兵。即使获得了技术革新的成功,年轻的他,也从不沾沾自喜,总是寻找生产工艺过程中可以改进的机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机器人装配、工装代替人工、设备代替人工、节能降耗……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近年来,共完成14个创新项目,其中由他独立完成的项目就有4个。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近800万元。

走近袁颂的办公桌,各种专业的书籍映入了记者眼帘,有些翻出了“褶皱”,有些画满了标记。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问题还会虚心向前辈请教。在业余时间,他通过看书、动手实践等方式,用更深厚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用更专业的眼光发现问题、排除隐患。

“一个人应该具备多种技能,只有做到一专多能,才不会被社会淘汰。”袁颂说,目前他已获得了“ABB机器人基础应用课程”“机器人集成应用”等证书数十本。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在同事中形成了学知识、强业务、比技能的浓厚氛围。

“他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他那股子冲劲,值得年轻人学习。”“在他的影响下,平时不怎么爱看书的我,都变得勤快了。”同事们为袁颂点赞。

“我很庆幸自己能成为格力集团的一员,今后我想把技术学深学透,成为企业的一名管理者,摒弃浮躁,执着专一,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对于未来,袁颂充满信心。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畅 邓映

编辑:喻靖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