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被“学习强国”“红网时刻”报道后反响强烈

编辑:陶湘 2019-06-06 14:41:02
—分享—

图为演出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段华良)近日,我市首部民间自费自编自导自演、以“扫黑除恶”为主题的现代花鼓戏《清风颂》在大成桥镇鹊山村首次演出。《清风颂》剧本由宁乡市作协会员、年届八旬的退休老人谢国恩及大成桥镇围鼓戏协会会长张伏强为主创作。从创作剧本、购买道具、排练到演出,花费近14万元,其中谢国恩个人出资6万多元。

据悉,上述事迹已被国家媒体平台“学习强国”、省级媒体平台“红网时刻”相继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两位老人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主创剧本《清风颂》

当天,记者走进大成桥镇鹊山村,一阵悠扬又熟悉的传统花鼓戏“闹台”声传入耳中。开演后,戏台两侧,还有人钻进围幕内看,只露出一排一排的脚杆。谢国恩虽头发花白,但精神抖擞,与张伏强共用一把遮阳伞,笑眯眯地向记者打招呼。

《清风颂》剧本一共22页。记者翻阅,剧本结合当下“扫黑除恶”主题思想,语言充满生活气息,如“老子黑牛不信邪,黑帮里面我称爷……”“欺行霸市休猖狂,流氓打手进牢房,什么帮来什么派,看你如何再嚣张。”“环境卫生真正好,居民体健得安宁。扫除一切黑势力,万民同唱太平歌。”有的唱词还讲究韵律,读来朗朗上口。

谢国恩介绍,剧本是团队智慧结晶,源自生活,反复提炼、精雕细琢的成果。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国上下一条心,坚决贯彻“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社会彰显出一片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受此触动, 在张伏强提议下,谢国恩先动笔写。

谈起剧本创作,谢国恩和张伏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花了近1个月时间才鼓捣完,边唱边写。有时卡壳了,不得不停笔。连吃饭时,心里也在想着怎么用词,让故事层次更清楚,矛盾冲突更激烈。”谢国恩告诉记者,张伏强思路活、反应快,他俩经常反复推敲,精益求精。张伏强经常忙到凌晨两点才休息。剧本写完后,张伏强立即拿到围鼓戏协会,在编导贺雪琴的指导下,进行排练。

《清风颂》被观众称赞不已,谢国恩希望政府多重视

“太好看了!花鼓戏融入现代生活气息,加上舞台、灯光、音乐时尚元素的完美结合,让人震撼。”“90后”女孩陈奇告诉记者。“平时不打牌,不看电视,就喜欢看花鼓戏。”陈爹爹对《清风颂》的情节、唱腔和演员的表演称赞不已。

“现在观看花鼓戏的人越来越多了,这说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花鼓戏了。”谢国恩介绍,花鼓戏以农村的山歌、民间的小调及本地花鼓为基础演变而成。花鼓戏剧本语言简练、通俗易懂,表演形式丰富。既有手巾舞、打花棍、扇舞、矮子步、打酒杯等民间舞蹈的表现手法,又从劳动生活中提炼了使牛、推车、砍柴、绣花、喂鸡、纺纱等表演程式,惟妙惟肖,美不胜收,极大地提高了花鼓戏的艺术水准和表现力。花鼓戏的表演接近生活,如旦角常用的风摆柳、撒芝麻、车窝子、丢媚眼、冷噤子,小丑常用的矮子步、拖踏步、拗步及杯碟舞、板凳舞、花扇舞等,生活气息均较浓厚。

张伏强告诉记者,他正在写新的剧本,遵循贴近生活的创作原则,将鹊山村人的幸福指数体现在平凡的生活中;将党和政府的富民好政策融入村民们的家长里短;将“感恩党,跟党走,致富路上撸起袖”的主题自然地、不动声色地融入花鼓戏中。

“花鼓戏是一个很好的剧种,覆盖地域大、受众广,值得传承和发扬。但现状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希望政府多重视,加强人才方面的培训。”采访结束时,谢国恩道出了他的担忧。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