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共产党人刘少奇》 一部可以进行历史教育的佳作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淑兰 编辑:陶湘 2019-06-03 09:48:01
—分享—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刘淑兰)

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是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刘少奇人生历程的影视剧作品,从少年刘少奇入学开蒙讲起,呈现了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的卓著功绩及他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该居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热播,取得了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的佳绩。

该剧由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中共宁乡市委、宁乡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出品,湖南和光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等单位联合摄制。

近日,记者前往长沙天心区湖南和光传媒有限责任公司,采访了《共产党人刘少奇》的总制片人、湖南和光传媒公司总经理邹鹏、总编剧海波、刘少奇主演赵波、王光美扮演者徐百卉等人,他们认为:这是一部“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激情创造”,是一部可以进行历史教育的佳作。

总制片人邹鹏

一次让红色主旋律剧受追捧的尝试

“全剧摄制历时9个月,转战湖南长沙、宁乡、浙江横店、湖州、山西、陕西、上海等5省17个地区,共计参演演员700余位,外籍演员78名,调用部队及群众演员30000多人次,期间在宁乡市1:1搭建了刘少奇同志故居、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旧址、清水塘旧址等多出场景。”邹鹏说,这部伟人传记风格的电视剧是有史以来同类题材中演员人数最多、场景使用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部作品。

“湖南是刘少奇的家乡,‘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我们一直坚定地认为,红色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源和政治资源,也是一种美学资源,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创作题材。”

邹鹏告诉记者,怎样让红色主旋律剧既真实又好看?这是一个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这类作品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但在陈述方式上,有时会落入堆积史料的窠臼,难免显得枯燥乏味。在《共产党人刘少奇》 的创作过程中,他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用纪实和情感相结合的手法,让观众可以透过斑驳的历史脉络,真切感受到蕴藏于层层历史褶皱之中那最炽烈的生活和最真挚的情感。剧中不仅有一位清廉务实、忠诚担当的人民公仆刘少奇,更有一位忠孝的儿子、温情的丈夫、慈爱的父亲,一个执着而刚毅的男人——刘少奇。

总编剧海波

这部电视剧是共产党员的镜子

“我首先想说,《共产党人刘少奇》正是写给当今中国的共产党员看的,特别是写给那些不想看、又最该看的人看的;是写给那些已经不怎么知道、或者根本不知道共产党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却又顶着共产党员牌子的人看的;是写给那些不知道还假装知道、或明明知道还反其道而行的人看的。电视剧的现实意义在于,期望将电视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的荧屏,化为镜子,请今天的近9000万共产党员坐在镜子前好好照一照,看看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是什么样的。”海波向记者讲了他创作《共产党人刘少奇》的原由,他说,这部电视剧首次相对系统地写了刘少奇从8岁到51岁的前半生历史。电视剧中,刘少奇人格品质的修炼养成,以两大特征递进体现:一是为百姓生计毕生奋斗的人民性,二是对正直诚实等传统美德的坚守;刘少奇政治品质的修养,也以两大特征逐级升华:一是实事求是、每求真是的施政灵魂,二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政治勇气。这些相互渗透,贯穿在刘少奇的生活经历、情感悲欢与历史事件混搭的故事表述中。”

当记者问,剧名为什么叫《共产党人刘少奇》,而不叫《共产党员刘少奇》时,海波向记者作了如下解释:他16岁时上过天安门城楼,参加上世纪六十年代中一个国庆的观礼,那天,周恩来总理为了使观礼的人能抵近仰望毛主席,招呼大家从主席身前一米处鱼贯而行,于是大家先经过刘少奇身前,见到毛主席,又从林彪身前走过,结果,刘少奇、毛泽东、林彪这三人那天的罕见神情,给海波留下了终身难以磨灭的印象。他说,他从刘少奇脸上的忧,毛泽东脸上的怒,林彪脸上的喜开始,先揣测他们何以如此,再了解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再到一点点了解他们的历史的。他走了一个先由人及事,后由事及人的过程,人的形象,始终远在丰功伟绩之上。剧名和剧情都突出了一个人字,突出了这个人的优异人品和卓越政品。

刘少奇主演赵波

为塑造人物减重20多斤

剧中刘少奇的饰演者赵波,曾在多部影视剧中饰演刘少奇。他告诉记者,“我从24岁演到63岁,年龄跨度近40年,对年轻演员的挑战较大,但要把人物诠释好,是一份责任。”

据了解,在确定将饰演刘少奇后,赵波疯狂减重,短短两个月由140多斤减到近120斤,让导演十分感动、心疼。“许多观众可能从书籍或影像资料中看到过刘少奇同志的形象,他身体瘦弱,所以我必须在外形上接近他。”赵波说。

为了更完整的诠释刘少奇成年后的人生轨迹与生活经历,赵波在前期塑造角色的过程中深入研读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关于刘少奇细枝末节的素材,试图从精神和形态两方面去靠近角色。无论是为了贴近人物外形,短期内减重二十余斤,还是手指指根夹烟的习惯细节……《共产党人刘少奇》中赵波不仅塑造了又一位清廉务实、忠诚担当的人民公仆刘少奇,也让一个忠孝的儿子、慈爱的父亲以及温情的丈夫的形象深入每一个观众内心。

在谈及拍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时,赵波坦言:“最难的不是哪一个阶段,而是要在一天之内准确表现多个阶段。比方说早上是老年,到了中午就是20多岁的小伙子,而晚上,又要去演中年,一天就是一辈子。”于赵波而言,通过塑造“刘少奇”并被观众熟识是莫大的荣誉与欣慰,在他看来,“最让大家认可的,其实是少奇同志的人格魅力,我只是做了一个演员应该做的。”

赵波还向记者介绍了他在戏里的一件道具,就是现存于河南竹沟纪念馆的“镇脑器”。这个镇脑器是一堆铁片,用铁丝链接起来,两端各有一截布条,可以系在头上。这是少奇同志在竹沟期间因为深夜工作犯困,给自己制作的提神醒脑的用具。当他看到这件道具的时候,他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他能体会到,一个人是在怎样疲惫的情况下,又不能让自己去睡觉,得咬牙坚持工作,才会想出这样的办法。他觉得这就叫做鞠躬尽瘁,这就叫死而后已,这就叫真正的共产党人。

王光美扮演者徐百卉

一个接近伟人的过程

当得知由自己来饰演王光美这位伟大女性的那一刻,激动,感恩,荣幸……徐百卉说这些形容词都不足以表达她当时的心情。作为一名青年演员,她深知这将是自己演艺生涯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角色。这不仅是一个塑造角色的过程,更是一个接近伟人的过程,在后来的拍摄过程中,徐百卉真实地体验了当年的生活,了解到一个的确不平凡的女性王光美。

徐百卉坦言:“在这个过程中,我真真切切走近了曾经这么伟大的一个女性,而且我又去亲自扮演这个人物,觉得这个过程非常的幸福,也很幸运。”徐百卉向记者介绍,从大家闺秀到数学女王,从少奇夫人到伟大母亲,王光美历岁月沧桑却步步呈美姿,面临留洋和救国的人生抉择,她毅然选择了后者,把自己的灿烂年华献给了中国革命。在革命旅途中,她与刘少奇相扶相携,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的担当精神,才有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全剧拍摄期间最让徐百卉感动的是,在宁乡花明楼拍摄时,当地的不少父老乡亲都亲切地叫王光美“王妈妈”,徐百卉说:“他们说,‘王妈妈真的非常伟大,当时所有的革命者家庭的孩子,都管她叫王妈妈’,她在整个的大环境里,她都是一个非常大爱的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虽然戏份并不多,但《共产党人刘少奇》的拍摄带给徐百卉满满的收获,“不管戏多戏少,我都是抱着尊重这个角色的态度去创作的。饰演这样的角色,我觉得你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抛掉,从零开始,就像你到了那个年代一样,我认为这个时候的感受和你看到的、思考的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淑兰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