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贫困村民是最佳搭档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淑兰 编辑:陶湘 2019-05-30 10:04:08
—分享—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刘淑兰)

“我这批鸭子是去年三月份养的,现在有一年多了,平均每天能产40多公斤蛋。”5月27日,记者来到长沙湘一灰汤鸭业有限公司(简称湘一公司),正好遇上灰汤镇双盆村的贫困村民张崇六来给该公司送鸭蛋,他开心地告诉记者,除养了2000多羽鸭子外,6月中旬,他还承包了该公司附近200亩土地进行耕种,一方面稻鸭共养,鸭子能长得更好;另一方面,他还能拿一份工资。这样一年下来,他的收入超10万元。

和张崇六一样笑容满面的,还有湘一公司董事长罗玉林,这位当地出了名的“鸭司令”,近四年来免费送给贫困户鸭苗4万多羽,帮扶200多户贫困户走上勤劳致富路。面对大伙纷纷竖起的大拇指,他风趣地说:“应该说,我和贫困村民是最佳搭档!我送鸭苗绝对不是图利,而是鼓励贫困村民树立信心,靠自己的双手脱贫。同时,让贫困村民和农村闲散劳动力参与,助力产业快速、良性地发展。”

罗玉林(右)和贫困村民张崇六在交流。

去年支付贫困户鸭子鸭蛋款110多万元

“黄开成,宁南村金塘组,发放20日龄鸭苗200羽、饲料2包、兽药2包、消毒药2瓶,技术培训,打疫苗2次……”在罗玉林的一个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给贫困户发放鸭苗、饲料、兽药以及技术培训的情况。

“你这是要跟贫困户算账吗?”面对记者的疑惑,罗玉林呵呵一笑,挥挥手说:“不算账,不收钱,我给贫困户发放的鸭苗、饲料、兽药以及技术培训等等,都是免费的。”按照罗玉林和贫困户达成的协议,湘一公司给贫困户提供20日龄的鸭苗(市价10元/羽),2包饲料等,全都是免费的。贫困村民饲养鸭子5个月以上,公司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每只成鸭不低于30元),贫困村民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对外出售。

在正常情况下,一名贫困村民养200羽鸭子,出售鸭子和鸭蛋的年收入可以达到5800元左右,明显超过脱贫线。湘一公司已连续4年实施产业扶贫,2016年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2017年增至65户,2018年86户,到今年达120余户,平均每户增收5500元以上。其中,养鸭大户张崇六、张少良被宁乡市评为“脱贫之星”,2018年收入分别达到10.03万元和4.76万元,让勤劳致富的理念在当地农户心中扎下了根。

看到张崇六户等贫困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罗玉林心里很高兴,他告诉记者,让贫困户能真正赚到钱是他进行产业扶贫的初衷。事实证明,这条路他走对了。4年时间,加入湘一公司养鸭行列的贫困户整整翻了近4倍,范围也从灰汤镇扩展到了周边乡镇。去年一年,仅回购贫困户的鸭子和鸭蛋,罗玉林支付给贫困户的钱就达110多万元。

扶贫车间吸纳20多名贫困村民就业

端午节很快就到了,除了馅料多样的粽子外,蛋白“鲜细嫩”、蛋黄“红沙油”的咸鸭蛋也是必不可少的节日佳品。近日,罗玉林的扶贫车间迎来了一个生产高峰期,咸鸭蛋的日产量达200~300件。

清洗、晾干、消毒、腌制、包装,一道道工序在扶贫车间有序推进。“年初就进公司做事了,可以做80块钱一天。这么多人在一起工作,感觉很开心,还能赚点钱改善生活。”李细明是双盆村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村民,来扶贫车间做事快半年了。她认真细致地清洗着一个个鸭蛋,不时还和旁边的工友说笑,看起来心情不错。

“年初以来,公司扶贫车间吸纳当地20多名贫困村民就业,按照计件的方式支付工资,多劳多得。”罗玉林介绍,随着端午节临近,咸鸭蛋需求量大幅提升,不少贫困村民一有时间就会来扶贫车间做事,让他们在家门口增加一份收入。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在灰汤镇广袤的田野间,分布着众多的沟渠塘坝,蜿蜒曲折的乌江也穿插而过,一群群鸭子在其间嬉戏觅食,看到陌生人接近便扑腾着跑远,充满着一股野性。罗玉林认为,鸭子产业如果要上规模,就要把产量做起来。为了保证鸭子的品质,必须在灰汤的温泉水域放养。所以只能发展更多的农户散养,而许多贫困户缺少劳动力、没有致富门路,双方正好找到了契合点。目前,在湖南农业大学等权威机构支持下,湘一公司流转土地400多亩,建立稻鸭生态共养示范基地。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段,放养大小不同的鸭子,水稻不施农药、化肥,养鸭采用纯粗粮、田间放养,稻鸭各取所需。

“基地全部建成之后,公司的鸭子年产量从目前的8万多只,有望增加到20万只以上。到时,就能帮助到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了。”罗玉林介绍。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淑兰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