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下着春雨不便出门的星期天,早餐后见书房有些杂乱,便动手整理起来。在整理中,我无意中发现了一幅珍藏多年的书法作品,这幅作品是我高中的一位同窗好友毕业分别多年后赠与我的,他叫熊红卫。作品的内容是宋代词人张孝祥所作《念奴娇·过洞庭》一词。正是这幅书法作品,勾起了我和他之间的一段情谊。
熊红卫比我年长,我叫他红哥,他称我友弟。红哥在我们班上是个大帅哥,一米八左右,白白净净的皮肤,圆圆的脸,笑起来露出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眼睛眯成一条线,那形象像极了著名的相声演员冯巩,格外讨人喜欢。红哥是家中的独生子,父亲是一名军人,高大、威武,在部队当团长,还来过我们学校几次,老师和学校领导叫他熊团长,也有叫首长的,对他很是尊敬,也是我那时候见过的最大的领导。我和同学们都很羡慕红哥,羡慕他有一个好爸爸,是高干子弟、红二代、富二代。但是,红哥很低调、节俭,对人也很有礼貌,和蔼可亲,为人大方,有爱心,经常助人为乐。
还记得那时候我家里很穷,学校每学期评助学金都有我的份,而且还是一类。我家到学校有5公里的路程,但由于家庭贫困没有钱,只得读通学。通学生是自己带米蒸饭,一餐一分钱,自己带菜,但是有钱的也可到食堂购买饭票、菜票,凭票买饭菜。寄宿生不同,他们是吃食堂,八人一桌,饭菜入席。红哥是寄宿生,家里还会定期给他送来做好的鱼呀、肉呀等给他改善生活。红哥见我生活如此艰苦,经常塞几张饭票和菜票给我,有时候还单独把我叫到他的寝室,把他家里给他送来的鱼、肉之类的美味佳肴分给我吃,说是让我改善改善生活。在红哥的身上我看到了慷慨解囊、扶贫济困的无私和伟大。
还有一次,我的钢笔坏了,又没有钱换新的,做作业时要么写不出字,要么就掉下一滴墨水。红哥看见了,马上从自己的课桌里拿出一支永久牌的钢笔递给我,并对我说:“这支笔是我爸爸在部队里用过的最好的钢笔,你看笔杆上还刻有部队的番号呢,我们快毕业了我把它送给你做个纪念吧!”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红哥如此大方,让我都不敢相信他讲的是真的,但他真的这么做了,我好激动啊!我想我一定要努力,将来加倍感谢他!
红哥特别喜爱书画,同时写得一手好字,有一次他邀我到他家里去玩,我去了。我见到他家墙上到处都贴着他的字和画,看上去还真是像模像样的。记得当初,红哥还手把手地教我如何练字画画,讲写字的基本功。同时,红哥还经常同我谈人生理想。通过同红哥的交往,我对他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敬佩。
毕业后,我们各自怀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各奔前程。后来,我打听到红哥全家都进城了,他当兵去了,我从内心默默地祝福他,祝愿他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从那以后,我们就没有联系,也无法联系了。
十多年前的一天,我同老伴在步行街散步,突然间有人叫我,定神一看,原来是久别未见的红
哥!我们既高兴又惊讶,红哥告诉我他从部队转业到了地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他讲他酷爱书法,是省书法协会会员,要送我一幅书法作品作留念,我十分高兴。过了大约十来天,红哥真的把书法作品托我一个朋友转给了我,我如获至宝,将它珍藏在书房书柜的最顶层。
可谁知跟红哥在步行街这一别又是十多年,而且成为了永别!有同学告诉我,红哥在去年年底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而去世。得知这一消息,我感到非常难过。在他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前夕,我内心的悲痛和思念无处寄托,特作一首《长相思·清明祭友》,以寄托哀思:
兄红卫,友红卫同窗久别才相会赠书作留念
书有义,人有义如今书见人不见含泪清明祭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友戈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