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毕业的实验小学,也就是老城关镇人所称的城西小学下来,向人民武装部方向走去,路上会有许多户人家、店铺。因为那里原是老城区,路十分窄,电线杆和一些年老的樟树枝交织在空中,走在那条路上,十分有老城的市井风味。
沿路往前行走便会有一个拐角,在那拐角处正好有一个面馆。每天早晨,那儿就是香山巷最有人气的地方。
说是面馆,其实只有一间热气腾腾的厨房以及外边的几张木桌和一摞方方正正的木凳子。店铺没有卷帘门面等花里胡哨的装饰,让人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古香古色的木板,它是用来堵住店铺的“窗口”的。
走到厨房前,在蒸气缭绕,有点让人感觉飘飘欲仙的白雾里向老板说句:“来碗牛肉面,加码,要擀面啊!”便是我在小学上学时的日常。哪怕在那吃面、嗦粉的吃客再多,不出五分钟,定会有一碗红油诱人、牛肉鲜肥、面条劲道的面端到你的面前,放在桌子上的那一刻,面碗端端正正,汤一滴也不会洒出来。此时,你还可以在桌上拿白醋、萝卜条、剁辣椒等,按自己的喜好添加。
面条的口味自然是极好的,不说那由排骨熬出的高汤,也不说那十分劲道,鲜美入味的面条,更不说配加的新鲜时令蔬菜,光是面条上边的那一片片卤香辣牛肉就让人满口生香,忍不住再吃一块了。有嚼头的黄牛肉在老卤水中浸泡了两天后拿出来,加上面馆独家香料进行爆炒,再放上一把香葱末,它和面汤一同混合后放入嘴中,一口咬下去,不仅仅是美味、好吃可以形容的。这也就是我吃牛肉面时一定会加码的原因。
面馆的生意一直很好,来吃面嗦粉的人也形形色色。有穿着睡衣睡眼朦胧来吃早饭的,也有身着西装的公务员来这吃早餐的,还有些衣着朴素的中老年人一块来这用餐、聊天的。这些各有特色的人,组成了城市早晨老街上最真实的画面。
现在,面馆还在那儿开着,每天早晨吃客络绎不绝,老板仍然会向你问好,寒暄。但里边的用具却变了,用上了新一代的锅炉、洗碗机、面条机……门口的木板上也大大方方的贴着“扫码支付”的二维码。桌旁吃面的白领、公务员比之前多了,穿睡衣的“闲人”少了,老人家聊的不是养生就是家庭教育的话题。无论男女,还是老少,一个个享受完美味的早餐,精神抖擞、笑容满面地赶往自己的阵地,或认真工作,或努力学习,或坚持锻炼。面馆不仅仅是开在路口的拐点,也是开在玉潭经济腾飞的拐点。
(作者系城北中学春城校区573班学生,指导老师戴艳平)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何寄平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