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回家看看

作者: □廖桂英 编辑:陶湘 2019-02-13 09:34:11
—分享—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离家千里的南方工作,后来,又找了个南方的男朋友,恋爱、结婚、生儿……但不管怎样,我都坚持每年最少回家一到两次,看望生我养我的父母双亲。

我是在南方结的婚,婚后便带着丈夫回家看父母。父亲租了一辆红色的漂亮的士到车站接我们,妈妈迎在家门口。的士一驶进家门,弟弟便放了一大串鞭炮。下了车,发现门上、窗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红“喜”字。我说这是干啥,又不是娶媳妇。妈说,一样,迎回个女婿。妈一边用双手搓摸着我的手,一边仔仔细细打量着新女媚和做了新娘的女儿,嘴上挂着笑眼里却泪光点点。在家没呆几天,我们又要回南方了。临走的那天,父亲总是拉着女婿聊啊聊,而对着将要与自己的女儿相依相伴、共度人生沧桑的那个男人,父亲似乎不知怎么说,说什么,说多少才放心让女儿随他去。母亲则像所有将要送女儿出嫁的母亲一样,那一天眼泪一直没断过。我是最看不得母亲流泪的,只要那边母亲的眼圈一红,我这边肯定先泪珠串串。因此,我不但劝不了母亲,反而只会陪着她伤感,父亲说:“哭啥,丫头从上大学那天起不就跟出嫁一个样?”母亲还是抽泣,好半天就说了一句:“以后恐怕一年也回不了一趟家了……”

母亲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不管工作多忙,我都找时间、找机会多回几次家。每次离家的感觉都像又出了一次嫁,那种别离的伤感久久难以释怀。小站上,父亲、母亲那相互搀扶的身影和秋风中飘动的白发,想起来便让我心痛。俗话说:“孝子不远行,”我竟真的有不孝的自责了。我忽然感悟到:这已不再是对父母的依恋,而是对父母一种难以割舍的牵挂。于是,风雪交加的寒冬,惦着父母的小屋可暖和;大雨倾盆的夏夜,惦着家里的门窗可关严;父亲去野外作业,惦着他多病的身体能否经得起风吹雨打;母亲一个人在家,又惦着她会不会寂寞……因此,去年回家,我给母亲买了一个智能手机,并手把手教会她视频聊天,坚持每天都抽时间和母亲视频聊上几句。以前,父亲常常埋怨母亲爱唠叼而现在却只说我唠叼。从父亲的怪嗔中,我能感受到那份欣慰和满足,尽管我真的只是“唠叼。”

人生就这样,当你终于觉着自己不再需要父母牵挂和操劳的时候,你又开始为父母牵挂操心了;当你终于不再“盘依父母之青藤”的时候,你又成为“父母蹒跚行路的手杖”了。亲情就在这种相互依赖和牵挂中不断浓稠深厚。亲情这让人看来好牵心好累的东西,实际上又很美很甜很高尚。

过年了,回家看看,哪怕为父母捶捶背松松肩;过年了,回家看看,哪怕听父母唠唠叼叼说说生活的烦恼!

作者: □廖桂英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