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猪,因其皮毛颜色黑白相间,又称“宁乡土花猪”。它原产于宁乡流沙河镇草冲一带,也称“流沙河猪”“草冲猪”。它是中国猪大家族中的一员,其祖先也是经过较长时期驯化而成的家猪。宁乡流沙河镇草冲一带的先民,也豢养着这样普通的家猪。古时的宁乡流沙河镇草冲一带,水量充沛、气候温润、环山贯溪、野草繁茂、青菜易栽易长,先民勤劳淳朴、自给自足,青菜野草、米糠麦麸,煮熟调和,精心喂养家猪。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家猪只能在狭窄有限的地域内自由交配、近亲繁衍。大约到了宋代,在原始的自由配种选育过程中,配育出了一个新的家猪品种——土花猪。因其花色犹如大自然的青山白水,模样憨态可爱、性情温驯、易于料理,母猪产子率高、积膘多且快、肉质鲜美,深受农户欢迎。这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人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历史必然中的偶然。它来自乡土,它的品质、基因却是华贵的。千百年来,人们呵护、坚守着这一优良品种,在长期的饲养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花猪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和生产商贸文化。
近亲繁殖是宁乡土花猪这一特殊物种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近亲繁殖,可能产生劣性后代。普通家猪,在流沙河草冲一带近亲繁殖,却产生了良种猪群。当然,也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选育和培育。它明显的特点是:属于偏脂肪型(养殖户特别注重花猪的膘肥),性情温顺、适应性强、早熟、早期蓄脂能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虽然它是近亲繁殖的产物,却易于与外地种猪杂交。它的外形特征是:乌云盖白雪,脖戴银项圈,狮颈铜锣肚,耳薄体毛稀。体型中等,头中等大小,额部有形状和深浅不一的横行皱纹,耳较小、下垂,颈粗短,有垂肉,背腰宽,背线多凹陷,肋骨拱曲,腹大下垂,四肢粗短,大腿欠丰满,多卧系,撒蹄,群众称“猴子脚板”,被毛为黑白花。依毛色不同有乌云盖雪、大黑花、烂布花三类型;依头型差异,有狮子头、福字头、阉鸡头三种。
流沙河镇草冲这一方山水,经过千年沉淀,孕育出惊世之作——土花猪。当地老百姓精心喂养、数代传承,在生产劳动实践中,总结出了较为完整的独特的土花猪培育饲养技艺。从母猪的选种到仔猪的培育、从饲料的选取到猪舍的管理等,反映着劳动人民的坚守,体现着花猪的特有品质。农民养猪长期沿用“栏养、熟食”的饲养方法,积累了“养猪没巧、栏干潲饱”“要赚畜牲钱,须伴畜牲眠”的传统饲养管理经验。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国旺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