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作品
小工匠砌出大事业
——记宁乡“砌筑状元”孟德良
□张瑾凝
手捧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季军奖牌和证书的孟德良。(资料图片)
2018年9月19日,河南郑州。这个时间和地点,对于38岁的宁乡砌筑工孟德良来说,是他终生难忘的人生节点。
当天,在郑州举行的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砌筑工决赛中,孟德良荣获第三名,为湖南代表团捧回了个沉甸甸的一等奖(前三名为一等奖)。这是孟德良继2017年获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劳动模范荣誉后,再一次以精湛的砌筑技艺获得“国字号”荣誉。
自19岁拿起砌刀当学徒开始,到如今在全国技能大赛上斩获大奖,孟德良用了十九年时间。小小砌刀陪伴他从青春走来,又让人到中年的他荣誉加身,这背后彰显的是他十九年的辛劳汗水,十九年对砌筑工艺的精益求精,十九年持之以恒的匠心追求。
学门手艺好营生
1980年11月,孟德良出生在宁乡菁华铺乡陈家桥村,是个随爷爷长大的孩子。
1999年,孟德良高考失利。贫寒的家境不能供他复读,只能离校步入社会。孟德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长沙一个洗车行做洗车工。两个月后,回家搞“双抢”的他听从爷爷的主意——学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没想到爷爷这个简单而淳朴的主意改变了孟德良往后的人生。
学什么手艺呢?恰好村上有一个包工头叫彭立辉,在当地干得还不错。于是,爷爷要孟德良拜彭立辉为师学泥工。学徒是没有工钱的,通常从提灰桶、搬砖开始,给大师傅打下手。孟德良始终记得师傅教诲:建筑基础要打牢实,砌砖要直要平稳,抹灰要均匀。砌匠讲究一个手性,手性好才能成为一名好砌匠。
年轻的孟德良有的是力气,加上他做事细致又勤学好问,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只做了半年学徒就出师了。手艺人出师,也就有工钱了。孟德良始终记得,他人生中做砌匠的第一份工钱是22元一天,一个月做满三十个工能拿到660元钱。那时是2000年,当时宁乡的猪肉价格大约五块钱一斤。
砌匠每天与泥沙、砖头打交道,工作环境单一且枯燥。这样的工作,并不是年轻人的首选。当时的80后如果没有考上大学,大都南下去了深圳、广州打工,所以年轻人学砌筑的不多。彭立辉正式带的徒弟只有三个,孟德良是最小的那个。他后来得知,只有自己这么多年以来没有改行,他的两位师兄早就转了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住房的需求也越高。城市里高楼拔地而起,农村里大都拆了平房建楼房,而这些建设都需要砌匠。可以说孟德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砌匠也出“状元郎”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过“一万小时定律”,意思是: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按比例计算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2006年3月,孟德良进入湖南海通建设有限公司做砌筑工。此时的孟德良在建筑工地上累计工作时间早已经超过了一万小时,他砌筑技艺的娴熟程度不言而喻。砌筑手艺好,责任心强,孟德良很快成为公司的一线中坚技术骨干。
进入海通建设公司后,孟德良有两大体会。一是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建筑公司在技术品质、工地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是普通施工队不可比拟的;二是建筑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的现浇楼板代替了预制板,提升机、吊篮吊车等设备的运用,极大地解放了建筑工人的人力。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砌筑工,孟德良认为一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二要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只要发现哪个地方没有达标,就要推倒重砌;三要善于学习,让手艺能够与时俱进。”
孟德良在认准的砌筑事业上秉承初心,坚持到底,争取做到最好。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自我成长,也使得孟德良在砌筑的舞台上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2016年4月,孟德良荣获宁乡县总工会授予的“宁乡老师傅奖”;在2016年10月举行的长沙市砌筑工竞赛中,他以近乎完美的表现获得第一名;在湖南省2016年“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竞赛活动中,他夺得第五名的好成绩。今年9月,在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砌筑工决赛中,面对众多“中字头”“国字头”企业选派的强劲对手,孟德良沉着应战,以实际操作85.2分、理论考核92分,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夺得季军,从而使湖南队进入一等奖梯队。
从县级到市级、省级,再到国家级,孟德良的脚步不曾停歇,他的人生在一步步跨越。
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工作,小工匠却砌出了大事业。如今,孟德良是宁乡建筑业界的“砌筑状元”,是湖南海通建设有限公司项目部的班长,他管理手下将近20名砌筑工。
那个从乡村走出来风雨无阻的青年,那个头戴安全帽、眼神专注的手艺人,那个右手拿砌刀左手拿砖头、指尖被磨破贴满创口贴的砌匠,学手艺之初从没想过自己将来能获如此荣誉。简单的开始,执着地前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大国重器当自强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被各行各业聚焦,建筑业也不例外。
从2015年以来,宁乡市规建局都要举办“寻找宁乡老师傅”、每年两至三次的全市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每年一次的标化工地集中观摩等活动,其目的就是浓厚广大建筑企业的创优意识,提升广大建筑人的“工匠精神”。并且,宁乡每年都要发现一批、培养一批、轮训一批建筑工匠,作为各企业的带头人。孟德良正是在一次次的培训与学习中得到的快速成长。
结合自己的砌筑经验,孟德良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保证品质,精益求精;团队协作,不断进取。孟德良说,一砖一瓦关系到生命安全,所以砌筑的品质要保证;个人的能力有限,只有团队通力合作才能圆满完成项目建设。
2017年6月,长沙市发布《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简称“长沙人才新政22条”。根据新政政策,长沙市政府将给予孟德良个人100万元、所在单位50万元的奖励,并可获评“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百万元的重奖,是孟德良意料之外的。能取得目前的成绩并且获得这么大的奖励,孟德良心里充满感恩。他说:“非常感恩能身处这样一个重视‘工匠精神’的时代,我们这些工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我特别感谢市规建局、市建筑协会以及公司领导对我的栽培,感谢他们给了我一次次成长的机会。”
钟向阳是海通建设公司的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兼质安部部长,他说孟德良诚实、稳重、憨厚,做事用心做人低调。没有因为获了全国大奖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他还是原来那个孟德良。
“公司几位领导对我的帮助和影响很大,他们还鼓励我多读书,多学点东西。我目前在参加成人自考,希望能拿到大专学历,然后参加建造师考试,争取考起建造师。”这是孟德良对未来的展望,“现在装配式建筑很流行,有专家预计将来工地上会有机器人操作,我平时喜欢关注建筑行业的动态,保持与时俱进。”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坚守一行,应该是每一个优秀工匠所具备的,孟德良做到了。他把自己的根扎在了建筑业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壤上,在平凡的工作中挥洒汗水,匠心铸梦,实现人生梦想,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文章有删节)(作者系宁乡电视台记者)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张瑾凝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