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千里之外的“救命捐献”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邬艳 编辑:陶湘 2018-12-06 10:33:49
—分享—

后大为(左一)成为全国第7849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他颁发荣誉证书。(资料图片)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邬艳)

12月5日是“世界志愿者日”,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用实际行动打动了身边的人。

“这是一种缘分,能用自己的血救一个人,很激动!”“这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这是在采访44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后大为时,他说得最多的两句话。12月3日下午,在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后,他向远在千里之外盼“救命血”的3岁宝宝的妈妈说:“祝你早日康复!”

10多年来一直坚持义务献血

后大为,今年44岁,是市食药工质局老粮仓所所长,在领导和同事的眼中,他是一位甘于扎根基层,工作积极,品德优良,乐于奉献的好员工、好伙伴。

在工作中,后大为工作总是冲在前面,亲力亲为,去年7月,在协助维修单位网络线路时不慎摔伤腰部,被长沙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评定为伤残9级。努力工作之余,他坚持义务献血10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知道献了多少次了,也没记过数。

2015年,在一次义务献血时,进行了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者资料库中的志愿者,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等待捐献的那一天,军人出身的他,也会做到有召必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为一名患者及一个家庭带来新的生命与欢笑,我受再大的痛苦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后大为说。

多年前的决定拯救一条生命

“后大为先生,您的血液样本已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了……”今年8月16日,他突然接到了来自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其血液样本已与一位河南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了,询问他是否愿意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后续的高配检测。

接到这个电话的时候,是后大为最难过的时候,他的父亲当时因患癌症,生命垂危。接到电话后,他没有多思考,只是告诉他们:“父亲病重,如果需要配型的话,可不可以尽快。”

9月17日,后大为的血液样本与求助的白血病患者高配成功。9月29日,后大为进行了全方位的体检,符合捐献标准。而就在这段时间,后大为的父亲去世了,他忍着悲痛,为延续另外一条生命而努力着。

12月3日,在接受了5天造血干细胞动员剂注射后,他在湘雅三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血红色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经由细长导管,从后大为体内缓缓流入收集袋,经过4个多小时的造血干细胞分离,采集了约2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为一名3岁宝宝的妈妈带去生的希望。

“采集的时候没有太多感觉,就是嘴有点麻,其余的都很好。”对于捐献过程,后大为说,因为这几天动员出的造血干细胞比较少,所以今天的采集时间比预期的稍微长点,但并没有什么不舒服。“其实注射动员剂后,他一身酸痛,而且以前的腰伤也复发了,但是他没有说过一句,每次问都说没事,挺好。”省红十字会志愿者谭孝从10月29日起就陪在了后大为的身边,他说,这么多天没有听到后大为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他一直在默默忍受。

捐献现场,省红十字会授予后大为“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并对他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的爱心和善举表示感谢,后大为也成为全国第7849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除了荣誉证书,省红十字会还将受捐者不远千里寄过来的感谢信和礼物转交给了后大为。那位满怀感激之情的母亲,在信中深情写道:“我是一名三岁孩子的母亲,当我得知自己患白血病的时候,整个人都崩溃了,甚至有放弃生命的念头,可想到年幼的孩子,还是咬牙挺了过来。经过中华骨髓库的多方努力,幸运的天使走向了我,让您来到了我的身边,给了我重生的希望。”

“让我遇上如此低的配型成功率,是一种生命的缘分,能用自己的热血救一个人,很值,也很激动,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做的。”后大为说,一次捐献或许是另一生命的重新开始,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用爱来挽救更多的血液病患者。”

据了解,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以及治疗造血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有效手段。而非血缘关系的相合概率仅为万分之一到十几万分之一,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也被称为“救命捐献”。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邬艳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