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通而简单的木床

编辑:陶湘 2018-11-22 09:40:35
—分享—

□李桂芳

1961年刘少奇回故乡调查期间,为了减轻地方的负担,他谢绝了当地政府为他安排的条件较好的招待所,就住养猪场饲料房、农舍和他自己的旧居。在他青少年时代睡过的房间里工作和生活了6天,他睡的就是这张——

1961年刘少奇回乡调查睡过的木床。

这张木床,长210厘米,宽140厘米,高223厘米。为黑色,保存完好。床上为夏布蚊帐、白被褥。1961年刘少奇回故乡调查时,在他青少年时代睡过的房间里工作和生活了6天,他睡的就是这张普通而简单的木床。“文化大革命”中,因有老百姓借用此床而得以保存下来。1980年刘少奇同志故居重新开放,取回陈列,一直至今。同时室内还陈列有当年刘少奇回乡调查使用过的简陋的旧桌椅、古朴的煤油灯以及他回乡调查时伏案批阅文件的照片等。此床为1961年刘少奇回乡睡过的,体现了刘少奇轻车简从,生活简朴的工作作风,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2006年11月经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刘少奇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在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但他从不以“功臣”自居,在工作中和生活上继续保持着革命战争年代艰苦朴素、谦虚谨慎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解放17年,他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下面视察和调查。1961年4、5月间,时年63岁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回家乡进行了长达44天的实地考察。他衣着朴素,身着蓝布衣,脚穿黑布鞋,身边只带几名工作人员,轻装便行,以至发生县委书记闻讯出门迎接,与刘少奇照面而过却没有认出他的故事,在中共廉政史上留下了一段动人的佳话。

调查期间,为了减轻地方的负担,刘少奇谢绝了当地政府为他安排的条件较好的招待所,就住养猪场饲料房、农舍和他自己的旧居。他曾说:“我是下来搞农村调查的,住招待所高楼大厦,与人民群众疏远了;住在自己家里,乡亲们来去自由,顶好。”于是,刘少奇就在他青少年时代的卧室这间普通的土砖房里住了整整6天6夜。

刘少奇在家乡进行考察时,得知部分群众的房屋在“大跃进”、全民炼钢和办公共食堂中被拆除,现已无房可住,而地方干部却违背他的意愿,将其旧居改建为纪念馆,于是就耐心而又诚恳地批评地方干部:“这里搞我的旧居纪念馆,曾写信问过我,我几次写信说不要搞,结果还是搞了。”并在座谈会上当众宣布:纪念馆不办了,旧居腾出来给无房群众住,屋里的木板,拿去替没门的人家做门。这样,先后有6户村民搬进了旧居。

1980年,刘少奇同志故居重新对外开放后,这张木床连同故居室内的其它陈列物供无数游人参观和思考。

1986年4月18日,中共中央顾委副主任薄一波同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专程从长沙驱车到宁乡花明楼炭子冲刘少奇同志故居。当毛致用指着一间小房和屋里的硬板床告诉薄一波,这就是刘少奇1961年搞调查研究时办公和休息的地方,薄一波看了看,若有所思地说:“我们要学习少奇同志这种优良作风,重视调查研究,又不讲排场。”并在留言簿上写了“浩气长存”四个大字。

1991年3月11日,江泽民总书记到刘少奇同志故居参观,在刘少奇1961年回花明楼调查时的卧室兼办公室即刘少奇青少年时代的卧室里,他仔细地听讲解员讲解,推推床架,摸摸桌椅,深为刘少奇的艰苦朴素、深入群众的精神所感动,口中赞叹不已。并题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

2000年七一前夕,湖南益阳师范的一位离休的老书记、老党员李淮到刘少奇同志故居参观,在刘少奇青少年时代的卧室里,听讲解员讲解刘少奇回乡住旧居的感人事迹后感叹道:“一个国家主席回乡调查就住在这样简陋的房子里,真不简单!”(作者系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研究馆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