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洪行:忠勇宁乡魂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喻梦霖 编辑:陶湘 2018-11-14 09:27:51
—分享—

位于东湖塘镇的洪行将军纪念碑。

 

在东湖塘镇西冲山有一座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为了纪念国民党陆军少将洪行。早年,洪行入湖南讲武堂第1期,后考入国民党陆军大学第13期。1942年,洪行参加中国远征军,任第11集团军第71军预备第2师副师长;1944年,任国民党第11集团军第6军新编第39师师长。

洪行的名字,在宁乡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这位宁乡籍的国民党陆军少将,在云南省腾冲市却有着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洪胡子”。甚至在他牺牲后,腾冲居民还把“洪胡子”的排位供奉在家里。到底洪行立下了什么汗马功劳,让腾冲人民铭记至今?这位生长在内陆的宁乡人,又是如何与极边之城的腾冲产生千丝万缕联系的?故事还得从1941年说起。

(一)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实施“南进战略”以40万兵力入侵东南亚六国,借道泰国攻陷缅甸,试图侵占滇缅公路,以截断各国援华物资通道,对中国构成合围之势。

云南省腾冲市文史专家李正说:“当时,中国和英国有了一个协定——共同保卫滇缅路。所以国民党当局就组织了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去抵抗日本人。”

十万远征军挥戈出征,极大鼓舞了中华民众的抗日信心。然而,英国当局一直观望日军情况,迟迟不愿远征军入缅,致战机延误。 之后,英军望风而溃,使远征军绝地孤悬、死战求胜,最后兵败缅甸。

1942年4月,缅甸全境沦陷,滇缅公路落入敌手,腾冲顿时笼罩于战争阴云之下,岌岌可危。李正说:“趁着中国的败退,日军趁胜而进,1942年5月3日占领了我们的国门畹町,4日就到了芒市,5日就到了龙陵。”

日军来势汹汹,迅速占领了怒江以西我国大部分领土。而此时的腾冲城内,则乱成了一锅粥。当时的县长闻风潜逃,城内的守军弃城而走。一时间,腾冲城内人心惶惶,他们急切盼望着能有一支军队和他们一起共同御敌,保卫家园。1942年5月10日下午,日军292人不费一枪一弹直入腾冲城,腾冲沦陷。这片曾经安静祥和的土地瞬间沦为人间地狱。

然而,腾冲沦陷后的第五天,预备第2师就赶到了腾冲。他们的到来,让腾冲人民重燃了希望。当时预备第2师的师长是顾葆裕,洪行任副师长,彭劢任参谋长。李正说:“洪行带领预备第2师从保山方向过来的。军队一过怒江,就在腾冲橄榄寨碰到了日军。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交火,预备第2师第一仗就牺牲了六百多人,还牺牲了一位副团长。”

与日本人的首次交锋,预备第2师就损失惨重。此时,要将日本人立马赶出腾冲城已然不可能,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后,洪行带领预备第2师迅速向曲石、界头方向转移,以打游击的方式,待机收复失地。与此同时,洪行开始着手组建腾冲临时县务委员会,稳定人心。

同时,洪行集结了抗日志士上千人,建立起庞大的情报网,这一举措,为后来游击战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腾冲打游击期间,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洪行的传说,至今,这些故事还为人称道。

李正告诉记者:“洪行有络腮胡子,腾冲老百姓都会描述他的样子。但老百姓中知道他名字的人不太多,却都知道预备第2师的副师长是个红胡子。在老百姓的传说过程,把他的胡子都说成了红色。”

(二)

“洪胡子”的名号深入人心,并非凭空而来,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令腾冲人民敬佩不已。据《腾冲文史资料选集》记载,1942年8月6日,预2师洪行副师长率第4团到腾冲、南甸(梁河)交界区,以芒市为中心开展游击活动,截断敌军腾冲——八莫之间的交通联络,后敌军多次纠集兵力进犯芒东,扫荡滕南,均被我军民击退。

在洪行指挥的众多游击战中,地盘关战役赫赫有名。相传1943年2月,洪行面对日本人的蓄意挑衅,向日军松本大佐发出了进行白刃大战的应战书。随后,洪行率150名勇士,手拿大刀血战日军并获胜。从此,日本人盛赞洪行为“中国战神”。这一传说是否属实,洪行指挥的地盘关战役是什么样的?当地文史专家李根志告诉记者:“地盘关战役虽然带有传奇色彩,但确实是一场“引蛇出洞”的埋伏战。”李根志说,像“智取地盘关”这样的漂亮仗还有很多,洪行带领预备第2师先后赢得了山心坡、小尖山等战役的胜利。同时,预备第2师在腾冲的游击战深受国民党当局的认可,蒋介石曾电示预2师:以后应坚持游击战,避实击虚,与敌周旋。多次领兵打仗获胜,洪胡子带兵有方的名声在腾冲老百姓中迅速传扬开来。跟其他军事将领不同,洪行还喜欢深入敌后搞侦察。

在腾冲的北面有个地方叫桥头,当时那里是日军的一个据点。洪行化了妆扮做农民,挑了一担石灰进入日军据点搞侦查。当时快到日军军火仓库时,他假装摔了一跤,把石灰故意泼洒到了地上。后来我军的就是靠着石灰做的白色标志,炸毁了军火仓库。自那以后,洪行善于易容,把日军耍得团团转的故事,成了腾冲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日本人恨之入骨,曾以金票悬赏洪行的人头。“很多人把他当神一样尊敬,因为他总是神出鬼没。”当地文史专家李根志说。

记者采访时,当地文史专家告诉我们,“洪胡子”之所以在腾冲广为人知,还与他军纪严明、团结群众有关。腾冲县政府成立以后,由于军政团结、军民协力,抗日情绪日益高涨,秩序安定,防务加强,短短数月,腾西北地区就建成抗日前沿根据地。同时,洪行还和腾冲抗日政府一起,开办了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班,教以谍报、破坏作业和游击战术等军事课程及编练保甲、户口调查等知识,为抗战储备有生力量。

在腾冲打游击的一年时间里,日军多次增兵,洪行带领的预备第2师损失惨重,1943年5月,预备第2师从腾冲调入永平整训,由第36师入腾接防。随后,洪行被调任中国远征军第6军新39师师长,滇西反攻战役中,新39师攻克红木树等日军重要据点,后奉命增援龙陵,于南天门与敌激战月余,成功击溃由芒市方向增援龙陵的日寇主力,为滇西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9月14日,腾冲收复。10月25日,洪行在滇缅公路上因车祸殉国,年仅44岁。1993年,洪行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洪行牺牲后,将军陈明仁扶其灵柩葬回故里东湖塘镇,1993年,洪行将军纪念碑得到重建。纪念碑上刻有当时腾冲县政府为洪行写就的题词:抗日名将,功垂边城。而在千里之外的腾冲,静谧的国殇墓园里,洪行的名字及生平事迹被永远地篆刻在了石碑上,腾冲人民用这种方式,传颂着这位英雄将领的传说……

撰稿:喻梦霖

文史专家:孙意谋 谢仲舒 李乔生 文国旺

黄沃若 徐拂荣 姜福成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喻梦霖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