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把破旧的藤椅

编辑:陶湘 2018-11-08 09:53:30
—分享—

李桂芳

在中南海刘少奇同志办公室里,摆放着一把破旧的藤椅,这是一把在当时的普通家庭里都可见到的藤椅。藤椅长120厘米,宽78厘米,高98厘米,由灰白色藤条编织而成,由于年代已久,部分藤条已断,显得破旧不堪。然而,就是这把由国家统一配备的平常藤椅,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伴随着刘少奇同志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当时,刘少奇同志办公室设在中南海内一幢两层楼的上层。室内很简单,除了办公桌、书架、文件柜、一套沙发和这把藤椅外,就没什么可供欣赏的摆设了。在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光是西面的一堵墙就有4个大窗户,一到冬天,西北风一刮,窗帘像波浪一样翻滚,室内温度很难升上去,刘少奇同志办公时还要穿棉鞋。一到夏天,由于办公室没空调,也没电风扇,又当西晒,热得像蒸笼。刘少奇同志便打着赤膊,穿着裤衩,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挥汗写作或阅读。他就是在这样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不知疲倦地为国为民操劳了十几年。

办公室和楼道走廊的地板比较滑,容易摔跤,工作人员几次提议铺地毯,刘少奇同志都不同意。有一次,管理部门趁他出差之机,在走廊上铺了一条地毯。他回来后很不高兴,立即叫人撤掉,工作人员向他解释:“这是为了安全,不是讲排场。”他严肃地说:“不管是不是讲排场,反正铺这个太贵,太浪费。”最后经过工作人员再三解释、坚持,他才答应把地毯换成了橡胶地条。当他上去试走时,满意地说:“这个好,这东西又便宜又结实,走路又不滑,铺这个就行了。”

刘少奇同志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这里没有节假日,过节放假日子你们也要照常上班,给我送文件。”的确,1年365天,他除了外出开会、调查、接见外宾,或和中央其他同志一起去看看节目外,很少出去玩,总是埋头工作,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起草和批阅各种文件和报告。每天早饭后,他总是先靠在这把藤椅上,浏览一遍当天的报纸。据他身边工作人员回忆,白天他一进办公室,工作人员只要给他送进两瓶白开水让他自己冲茶,就不必做其它事,也不要去打扰他。每天晚上,他总要工作到午夜时分。如果有特殊任务,比如起草紧急的文件报告,或者毛泽东同志请他去开会研究工作,便常常是通宵不眠。毛泽东同志习惯于夜间工作,凌晨请他去研究工作是常有的事。只要毛泽东同志那里有事,他总是随叫随到。

刘少奇同志常常在连续伏案工作几小时之后,起身踱步到藤椅处,躺下来,将头微微地仰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沉静而又极其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这样静静地躺一会儿,深思一会儿之后,再回到办公桌前。许多重大国事他就是在藤椅上思索、决定,似乎藤椅能使他头脑更清醒。

刘少奇同志1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睡前安排几十分钟散步。即使在散步时,他的脑子也得不到休息,因为秘书们还要利用这段时间,挨个去向他报告请示有关工作。

就这样,从白天到黑夜,从酷暑到寒冬,刘少奇同志为了操劳国家大事,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在室内的简单的几样办公设备中,除了那张大办公桌以外,和他最亲近和密不可分的,就要算那把破旧的藤椅了。

刘少奇同志在担任国家主席和主持中央工作的日子里,那把藤椅一直陪伴他。后来那把藤椅连同室内其它物品被造反派查抄,交中央专案组封存。直到1980年他被平反后,专案组才将其退还给他妻子王光美。1987年11月,王光美将那把藤椅捐赠给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收藏。

(作者系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研究馆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