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狂犬病日。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显示,狂犬病主要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而且大部分发生在农村。我省是受狂犬病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通过加强对暴露人群暴露后的预防处置措施,以及对犬、猫等宿主动物采取“管(理)、免(疫)、灭(捕杀狂犬)”等防控措施,狂犬病发病数大幅度下降。
第一
哪些动物可以传播狂犬病?
在自然界中,狂犬病主要的易感动物是犬科和猫科动物以及翼手目动物(蝙蝠),亚洲发展中国家主要以犬为主。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猫鼬和蝙蝠等也是狂犬病的自然储存宿主,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成为传染源,禽类、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没有证据表明啮齿类(老鼠)和兔目类会传播狂犬病病毒。
第二
狂犬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几种?
1、通过皮肤、黏膜感染,绝大多数狂犬病病例均为犬咬(抓)伤所致,也有宰杀、剥离患狂犬病动物的皮而感染。
2、在空气中带有病毒的蝙蝠洞穴进行探险活动,可通过气溶胶的吸入感染。
3、吃患病动物的生肉感染,也可能是通过消化道或口腔黏膜双重途径感染。
4、通过接受狂犬病患者的器官移植感染狂犬病病毒。
5、已经发病的狂犬病孕妇通过胎盘感染给胎儿。
第三
如何解除恐狂心理?
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均需进行暴露后处置,包括冲洗伤口、接种疫苗和注射被动免疫制剂等措施。如果全程接种完疫苗或接种完3针疫苗后仍担心是否会发病,可采取WHO推荐的十天观察法,即“被可疑的疯动物(狗或猫等)咬伤、抓伤后,如咬人的动物在10天内没有死亡,则证明此动物一定不具备狂犬病病毒传染性(狂犬病动物在发病期间及发病前2-3天具有传染性,病毒携带者并不具备传染性),被咬的人可百分百排除被传播狂犬病的可能。
第四
特殊人群的疫苗应用
1、孕妇:目前研究表明,合格的狂犬病疫苗不会对孕妇产生不良影响,也不会影响胎儿。
2、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妇女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可继续进行哺乳,不会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
3、新生儿和婴幼儿:新生儿、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和机体免疫功能尚不健全,被疯犬咬伤后,患狂犬病的危险性比成人要大。一旦暴露于可疑动物,务必及时、规范的处理伤口,并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第五
被疯犬伤后自己怎样先期处理?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被疯犬伤后第一时间进行伤口冲洗能有效减少伤口的狂犬病毒残留,从而降低狂犬病的发生。伤口处理包括对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消毒处理以及预防细菌感染等。清洗用水应使用有一定压力的用水(如水龙头自来水,尽量不用水瓢去冲,因压力不够,可能会清洗不够彻底),同时要用肥皂对伤口进行涂抹(避免不同人之间共用肥皂),然后用清水冲洗,如此反复涂抹冲洗15分钟。清洗后可用75%的酒精涂擦伤口。清洗消毒后仍然要尽快到动物咬伤门诊进行进一步的暴露后处置。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