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平(左一)查看木家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李向)
初秋的陈家桥村,满目皆绿,生机盎然,池塘清波轻漾,屋场巧借山水风光展现“白墙灰瓦”,村民悠然的闲坐凉亭,好一派祥和的乡村美景。“口口池塘有人管,条条河流有人守,陈家桥村是省级秀美村庄建设示范村。”谈及如今的陈家桥村,黄立平语气中充满了自豪。在这片如画般美景的背后,四年多汗水浇灌的艰辛只有黄立平自已知道。
138口山塘全部清淤,专人看管
2014年,在外从事了近30年建筑行业的黄立平回到陈家桥村,当起了村支书。“当时我以3.4万元中标,获得了池塘30年的承包权,每年都要投放近两万元鱼苗。”2015年,皂壳湾组的黄栋宇包下了门口面积约9亩的池塘。他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池塘几十年没清过全是淤泥,根本蓄不了多少水。“上任那一年,有村民抢水灌田,还把劝解的村干部打了。”这个事情给了黄立平很大的刺激。通过深思熟虑,他用招投标的方式,以承包经营权换取建设资金,全村138口池塘一共筹得数百万元。池塘承包出去后,由村里统一组织进行清淤建设,这一个举措就让全村的蓄水能力扩大了近十倍。黄栋宇的池塘和周边,村上总计投入17万多元进行改造,如今一泓清池之畔垂柳依依,还有美丽屋场相伴,出门就是运动、休闲场所。
“虽然承包了,但村里有一个共同的约定,必须以保证灌溉为前提进行经营。如今,每口池塘都有了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村干部贺业荣向记者介绍,在黄立平的组织部署下,这几年来,村里对所有河道进行了治理,清淤大型河道近6公里,中型河道14公里,小型支渠20多公里,并进行了护砌加固,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他还通过基建方面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自己规划设计,节约近40%的资金,对损毁严重的枫叶坝和双丰坝进行了重建,解决了200多亩稻田灌溉难的问题。如今,全村的每处河流水坝、池塘水库都有了具体负责人,真正做到了旱涝保收。
生活污水经过多级处理,直接灌溉
“环境好了,自己住得舒服,也不影响邻居生活。”鸟窝山组的杨伟群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自身有残疾,一对15岁的龙凤胎儿女在长沙某特殊学校读书,全家的收入来源全靠喂猪。记者看到她家修了化粪池,猪栏外边还有沼气池,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异味。“每天早上起来我就搞卫生,习惯了。”杨伟群说。
木家湾组有一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面积近百平米。处理池共8级,居民生活污水经过排污管流入处理池后,再经过多级过滤净化,水质达到自然水标准,最后直接流入稻田用于灌溉。“这是市林业局支援建造的湿地项目,投入5万多元。”黄立平介绍,木家湾组30多户人家的生活污水经过各自家中的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汇总流入处理池进行再处理,完全实现了再利用。在处理池的最后一级,记者看到水池里清澈见底,还有鱼虾游动。
自上任以来,黄立平以村部为家,积极和上级部门对接,大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进行水利和美丽乡村建设,不引进产生污染的企业,存栏生猪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规定配备沼气池,50头以上的建造污水处理系统,加强监管和治理,全部保证达标排放。经过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2016年2月3日,湖南省林业厅发文通报了“绿色湖南——秀美村庄建设示范村”评选结果。在获评的128个村当中,菁华铺乡陈家桥村赫然在列,为我市争得了荣誉,也为“美丽宁乡”建设树立了全新标杆。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李向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