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退出规模养殖后,他们的创业之路更宽更精彩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龚再蓉 彭凤 编辑:陶湘 2018-07-17 10:38:40
—分享—

卢放明在自家农家乐门前打扫卫生。本报记者 龚再蓉 摄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龚再蓉 彭凤)

7月1日一早,巷子口镇联花村村民卢放明着手采购食材。每到周末,当地游客数量明显增加,他家经营的纤夫农庄生意更加火热。此时,在黄材集镇南坪桥头,郑霞明正在家和超市内忙碌。这家超市,由他和自己的两个哥哥合伙投资建成。这时,在金洲镇颜塘村的双金预制场,陈泽武已开始一天的工作。凭着良好质量与优质服务,他所经营的混凝土预制板在当地广受欢迎。

虽然三人如今从事的行业并不一样,但在之前,卢放明、郑霞明、陈泽武有一个相同的身份——资深规模养猪户。规模畜禽养殖退出禁养区工作启动后,在当地镇村干部和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工作人员的动员下,三人果断退出生猪养殖行业,并很快在其他行业有了更加精彩的展示。

拆掉猪场建农家乐

旅游发展带来好门路

“生意不错,多的一天接待了20多桌客人。”面对记者的采访,61岁的卢放明坦言,自己退出生猪养殖行业经营农家乐,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通过近半年的实践,他和家人更加坚信,与养猪相比,经营农家乐一定有更好的前景。

2007年,卢放明买来4头母猪和40多头仔猪,着手规模养猪。之后,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他家的养猪场出栏生猪500多头。10年时间内,养猪为他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2017年上半年,南轩文化园正式动工建设。这个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就在卢放明的家门口。面对上门的镇村干部和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工作人员,他爽快答应了退出养殖的要求,并很快将栏中的8头母猪和80多仔猪卖掉,把猪舍拆除,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全市重点工作。

这么大的项目,肯定要大力支持;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十分适合发展旅游产业;猪舍与景区形象格格不入,猪粪对环境有很大污染…… 就退出养猪行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卢放明及家人有着清楚的认识。也正是基于这个认识,他把目光放在经营农家乐上。去年11月,纤夫农庄正式动工建设。两个多月后,这家投资30多万元、能同时接待26桌客人用餐的农家乐正式建成。

“开张的日子定在正月初三,但正月初二上午就有好多游客来问,就把日子提前了。”卢放明告诉记者,他家的农家乐开门营业以来,生意一直相当不错。平时,除了自己、妻子和大儿媳在农家乐忙碌外,他还在当地请了3个人做事。客人特别多的时候,还要临时请人。从6月初起,他又在自家的农家乐推出夜宵,受到了不少消费者青睐,平均每晚接待客人在3桌左右多的一晚达20多桌。卢放明认为,随着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经营农家乐是个好门路,要比原来养猪强很多。目前,在南轩文化园附近,农家乐已发展到5家。他的规划是,用心把农家乐做起来,等生意红火且稳定之后,再交给儿子儿媳经营。

专心经营预制场

少了污染避开亏本风险

日前,当记者来到双金预制场时,陈泽武正在将200米预制板转场。“把场地腾出来,请了4个专业师傅,明天和后天在这里加工一批新板。要把准备工作做好,不能耽误他们的时间。”在这个预制场,除加工请专业人员外,原料采购、产品销售、送货上门等事项,都是他自己负责。

陈泽武家住金洲镇全民社区沩桥片14组。年届半百的他,有过20年的规模养猪经历。才开始时,养殖量为十几头,之后逐步扩大,到后来年出栏肉猪量保持在近200头。去年下半年,在当地镇村干部和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工作人员上门动员后,他将自家养猪场关闭,退出养猪行业。

到目前,预制板业务,陈泽武已经营13年。之前,家里规模养猪时,他是两头兼顾。从养殖行业退出后, 他便一门心思经营预制场。他每天清晨5点多起床,忙到晚上八九点才收工是常有的事。他告诉记者:“小规模经营,要伴劳动力工资走,只有这样才会有好的利润。”通过多年观察比对,他发现身边各种门店,都是老板亲历亲为的能够长期经营下来,老板当甩手掌柜的则一般都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他认为,出现这种鲜明对比,主要是因为老板亲历亲为能节省劳动力成本,更重要的是能把管理和服务做得更到位。今年上半年,他已加工销售预制板7000多米,获得了良好效益。

“养猪污染确实大,风险也不小,市场行情也是几年一个浪、几年一个浪,总有低谷亏本的时候。预制板生意,只要自己用心做,注意把质量和服务抓好,就是稳赚。”拿两个行业比较,陈泽武有着这样的亲身感受。

与兄弟合伙开超市

收入更稳定环境更好

在黄材集镇南坪桥头,有一个家和超市,营业面积300多平方米,经营数千种商品。这个超市的老板为兄弟两人,小的叫郑霞明,曾是当地有名的生猪养殖户。郑霞明从事规模养猪近20年,曾在沩江边建了一个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年出栏肉猪800多头。“原先猪粪臭得好远,不处理好确实搞不得,特别是在河边上。”郑霞明说,以前养猪对附近水源污染很严重,空气里充满猪粪的味道,特别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虫还多,由于长期从事养猪行业,身上都有一股臭气。退养政策出台后,郑霞明积极响应,卖掉栏中的猪,迅速将养猪场关掉。

猪场关闭后,郑霞明曾经迷茫了一段日子,但是两个孩子要读书,妻子也没有其他工作,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自家房屋2016年建好后,门面一直空着,可以做些生意。”一次偶然机会,郑霞明与曾经开过批发部的兄弟谈起创业时,两人一拍即合,合伙投资100多万元筹备开超市。联系进货渠道、店铺装修、聘请员工……经过两个月的筹备工作,2017年5月1日,家和超市正式开门迎客。“当天营业额就有6万多元!”说起开业,郑霞明很兴奋。他告诉记者,开业当天,光顾的客人络绎不绝,邻村的村民们也都过来凑热闹,收银处都排起了长龙。晚上一清算营业额,他就觉得自己这次选择十分正确。

“开超市一年多来,业务相当不错,顾客需求量大时还开展送货上门服务。”郑霞明说,两下一对比,以前养猪风险大,猪价格波动大,有时忙一年不但没赚甚至还要亏本;现在经营超市不但收入稳定,环境也好了许多,还能建立很多的人脉关系。

采访手记

不养畜禽之后干什么?在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深入推进过程中,这个问题,令不少规模养殖户感到困扰,让很多工作人员反复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特别是对于从事畜禽规模养殖十多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养殖户来说,由此转入别的行业,往往自认为劣势多多,似乎要下很大的决心。

不养畜禽之后干什么?曾经的规模养殖户,卢放明、郑霞明和陈泽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虽然他们所处的地域各不相同,如今所从事的行业也各不一样,但当初的果断选择及后来所取得的成功,都有创业之路更宽更精彩的共同特征。三人的做法,存在诸多启示,颇有借鉴意义。

大量事实证明,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若逆向而行,必将付出惨痛代价。在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决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征程中,带来严重污染的畜禽规模养殖就是典型的落后产能,必须淘汰,这是不容置疑的,是思考“不养畜禽之后干什么”等问题的一个根本前提。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龚再蓉 彭凤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