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勇察看刚栽种的红薯苗。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实习记者 李向)
双河村位于宁乡西部巷子口镇,四周群山环绕,沩水蜿蜒从村中穿过,河水潺潺向东流。明代长沙府至梅城古驿道沿途三十六铺之一的新开铺就位于村旁,这里留下了南宋状元易袚往返的足迹,见证着宁乡西部边陲的历史变迁,山村执守着一份朴实宁静,与世无争。由于地处山区,仅有一条水泥公路与外界相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中没有任何规模产业。该村共有690户2730名村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5亩,由于缺少创收门路,有贫困户156户522人,属于省定贫困村。
易勇系长沙市住房公积金中心派驻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一年多来,他和该村支村“两委”所做的工作数不胜数,每一件工作都实实在在落到了村民身上,村民已经把易勇当成了自家人。
日夜摸排
精准扶贫,让贫困户住上放心屋
7月的正午,骄阳似火,热浪袭人。“易书记、唐主任,这么热的天怎么来了?快进屋里坐。”双河村一组村民彭福明看到易勇一行人,赶紧招呼大家进屋,搬凳子、开风扇,给每人泡上一碗芝麻花生茶,又从柜子里翻出平时给儿子准备的月饼、瓜子等零食,热情地招待大家。记者从交谈中得知,彭福明一家三口人,儿子在南轩中学读初二,由妻子照顾。彭福明没有手艺傍身,平时在工地上打零工,收入仅够维持一家人的日常花销。两层的楼房已建好多年,但一直无钱装修维护,日晒雨淋下,外墙破旧斑驳,入户木门腐朽,屋顶破损多处漏水。由于房屋不符合危改房补助政策,易勇四处奔走联络,为其申请到了1万元帮扶资金。而彭福明自己也想办法筹集了3万元,终于在去年12月份对房屋进行了维护装修,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住房问题。在彭福明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房子,只见外墙瓷砖洁亮如新,金属门大气厚重,与破损的杂屋木门形成鲜明对比。举步上楼,楼梯一侧的不锈钢扶栏人影可鉴,房顶木梁大小均匀,水泥瓦铺盖整齐。上下楼的时候,记者看到彭福明一直面露笑容,不断说着感谢的话。据了解,房屋整改完后,性格内向、生活本就困窘的彭福明买了烟酒,又从自家鸡窝里捉了一只鸡,用农村人最朴实真诚的方式向全心全意帮助自己的易勇表达谢意。但易勇哪里肯接受,不断向他解释自己是扶贫干部,这样做是职责所在。推搡之中,彭福明瞅个时机放下价值三百多元的礼物就跑了,易勇没办法,只好另找机会给了彭福明四百元红包,心里才好受了些。
“易书记去年2月份到我们村,人生地不熟,但他勤快,白天骑自行车、晚上走路串门,一户一户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在双河村当了7年村干部的唐翔宇说起易勇的事迹,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象彭福明这样情况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去年,支村“两委”和易勇一起走访登记,上报材料,后盾单位积极筹集了60万元资金,为30户贫困户修整了屋面,对特别困难的廖占城、刘秀凡两户资助了1.5万元进行房屋翻新,还为彭辉、 彭子明两户无房户在政府补助4万元的情况下,再资助2万元修建了新房,彻底实现了所有村户住有所居、居住安全的目标。
去年抗洪抢险期间,易勇一直坚守村中。当时,易勇和村干部一起,不顾危险挨家挨户上门查看,路上遇到山体塌方马上就地设立警示牌。当走到该村五组彭玉浩家的时候,发现房子随时有倒塌的危险。而提心吊胆站在楼上的彭玉浩一家,看到易勇趟过齐膝深的泥巴过来了,仿佛看到救星从天而降,感动得差点当众掉下泪来。就这样,易勇通过亲身实地摸排,2017年7月3日,一份详实的报告发到了长沙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该中心无比重视,在通往宁乡西部山区道路抢修成功的第一时间,中心领导一齐下乡勘察,并制定了具体方案。期间,村里人手不够,易勇协助村党支部书记刘正平主持了全面的抢险、重建工作,并负责所有物资的组织发放,巨细无遗,忙得团团转。“光这条250多米长的河堤,就花费了80多万元。双河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真要好好谢谢易书记,还有无私帮助我们的后盾单位。”看着今非昔比的双河村,唐翔宇感慨万分。
勤字当先
行程4万公里,助力增收产业发展
“从到双河村的第一天起,易书记就没闲着。村部也一直把他当村干部用,今天刘书记去镇上开会了,村部就由易书记坐镇。如今,双河村九成的村民易书记都认识,他现在是村里最受欢迎的人。”唐翔宇告诉记者,去年9月至12月,双河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在整个宁乡市排名第二。
双河村山多田少,一直以来没有任何产业。针对该村无产业的现状,在部队干了十多年的易勇敢想敢干。今年年初,他驱车赶到邵阳新宁的同学家,通过同学的帮助买到了够种10亩左右的脐橙果苗,并托运至长沙。易勇在长沙市区接到果苗后,一刻不停就往双河村赶,在凌晨时分到达村里。第二天一早,就由彭国命几名村民栽种下地。易勇和村部决定先看果苗成长、收益的最终效果,最后再确定是否进行大面积推广。
平常的走动中,易勇注意到,由于灌溉难、收益低等原因,村中有不少闲置田土,他和支村“两委”商量决定,自驾往返两千多公里,到河南省进行实地考察。回村后,立即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起草考察报告,经后盾单位审批后,决定投资50万元,开办双河村第一家红薯淀粉加工厂,主打产品是一种当地原生态的农家食品——红薯粉饼。目前,工厂生产线正在加紧设计建造中。从村部出来不远,记者看到周边60多亩的田土里,不久前已经全部栽上了红薯苗。连日来烈日当空曝晒,红薯苗全都耷拉着,平时乐观的易勇站在田垄上,脸上隐隐露出了愁容。这让记者不禁在心里暗暗祈祷,希望老天爷早降甘霖,给眼前这个热心、充满责任感的共产党员,也给村里的贫困户一份希望和信心。
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也让自己的扶贫工作真正做到实处、做到细处,让双河村的贫困面貌彻底改变,易勇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减少了与远在长沙的妻儿的团聚时间,和村干部一起驱车赶到望城乔口考察学习先进的垃圾分类项目,帮助双河村获得了“宁乡市环境卫生示范村”称号。6月下旬,易勇不顾酷暑,又接连到枫木桥等地鸡场亲自挑选优质鸡苗,回村后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决定为119户村民发放3705羽鸡苗,每户分发10羽到100羽不等,让贫困户在增收方面又多了一条门路。
就这样省内省外长期连续奔走,易勇于去年8月份购买的私家车,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公用,不到一年时间,行程已经超过了4万公里。“刘小清6岁的女儿刘星萍先天性聋哑,下午我要去长沙附一医院协调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事情,还要去市规划局看项目的进展情况。”易勇说,村里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他去联络,去一一落实。
从2017年2月驻村至今,易勇和双河村支村“两委”携手,全身心投入到该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在市委领导和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村支村“两委”和全体村民辛勤劳动,以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主动帮扶困难群体,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今,60KW的光伏电站已经并网发电,累计发电量52.9MWh,实现减排52708.3kg,为该村创收67669.7元。通过鼓励贫困户外出务工,发展养殖,带动138户487人成功脱贫。而该村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修建了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和图书室,整修河坝1座,清淤护砌骨干山塘5口,护彻水毁河道800米,硬化道路4公里,实现组组通水泥路。今年还将对通往村部500米长的主干道进行黑化……一年多来,易勇和支村“两委”所做的工作数不胜数,每一件工作都实实在在落到了村民身上,村民已经把易勇当成了自家人。
几个小时的采访下来,记者真心感受到,易勇就好像双河村里横跨沩水的杨柳桥,这是一座坚实的“爱心大桥”,一头连着双河村所有村民,一头连着诸多无私的帮扶单位和部门,让该村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少走弯路,越走越宽广。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李向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