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让群众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编辑:陶湘 2018-05-31 16:06:39
—分享—

城郊街道“四个一工程”焕发自然宁静和谐美丽新颜

美丽的家门口就 是孩子们的乐园。 本报记者 张奇涛 摄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鲁应龙 张奇涛)

大街小巷干干净净,门前屋后清清爽爽,小花小草伸展绽放,苍翠葱郁的树木下,群众三五人围坐一起,有的拉拉家常欣赏美景,有的品品绿茶眺望绿色,还有小孩追逐嬉戏……步入城郊街道,自然、宁静、和谐、美丽的幸福民生画卷在你视野徐徐展开,浸入你的心扉,让你心旷神怡。

一个示范项目、一批绿色村(社区)、一所绿色学校、一批绿色庭院,年初以来,“四个一工程”在城郊街道铺天盖地推进。“我们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环境大治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部署,在全街道打造绿色靓丽街区,全面绿化美化。”城郊街道党工委书记谭正林告诉记者,“四个一工程”就是为了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绿色理念,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生态绿色的好环境带来的幸福感升级。

示范项目示范引领

街道上下参照推进

以石泉安置区为中心的石泉村,处于城郊街道中心地带,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下设14个村民小组。因为地理位置的优越,村级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大连振邦、资源集团、格力集团、蓝田再生、正源房产等项目相继落户,村上的经济社会事业一片繁荣。

然而,发展的同时,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也随之而来。由于流动人口的管理等问题,早几年在发展过程中,环境变得越来越差。环境就是民生!3月15日以来,城郊街道偕同石泉支村“两委”对小区70余亩闲置土地进行集中造绿覆绿改造,在裸露地种上树木、草皮、花籽、草籽,建设生态停车场,改造小区下水管道,进行文化墙建设,党员组长带头植绿护绿、村民群众积极参与最美庭院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我们村固定人口1408人,流动人口有3000多人,一时间,环境问题成了老大难。”石泉村负责人岳志强表示,是市委、市政府和街道打响的“蓝天保卫战”来得及时,才从深层次解决了这个难题。

据岳志强介绍,该村先后对石泉安置小区下水道、坑洼路面进行修补,联合城管等部门对小区乱丢乱放现象进行集中清理,组织专人对环境卫生进行专项整治,对废旧棚屋进行拆除……“将加强生态环境与保护纳入村规民约中,倡导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生态环境,强化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说起环境保护,岳志强如数家珍。

“我们大大小小的都参与进来了,从思想意识到生活习惯,方方面面都维护环境。”今年82岁高龄的陈理明老人是石泉村老年协会成员,他每天习惯到安置区周边转悠,捡拾垃圾的同时活动活动筋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他告诉记者,今年村里环境大变样,得益于街道把石泉当作示范项目来打造,群众的理念也得到根本性改变,实现了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

“来来来,我带你去看看那个改造后的闲置土地。”陈理明老人拉着记者来到离村部不到两百米远的地方。一眼望去,成片的小花小草随着微风摇曳着身姿,清香怡人。“叔叔好,我叫高欣怡,我们是石泉馨宁新幼儿园的,这里漂亮吧?”花草丛中,一群小孩正在你追我逐。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如同这充满希望的绿色,舒适惬意的感觉油然而生。

城郊中心小学学生正精心呵护绿植。

绿色教育深入人心

绿色学校脱颖而出

建筑精美、布局合理,林木葱翠、四季常青。走入城郊中心小学,校园浓郁的书香气息和朗朗读书声衬托着优美的环境,令人心神宁静舒适。据校长卢驿介绍,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2210名学生,教职工103人。校园占地1867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高。学校以环境教育为契机,积极创造学校品牌,提升办学品位,将绿色学校的理念与标准,渗透到学校的管理与建设中,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师生绿色理念意识强烈。

思维意识决定人类的行动取向。该校一方面组织教师赴外地参观学习,交流好的经验,提出好的建议;另一方面引领教师依托互联网和校园网等现代媒体,了解最前沿的信息动态,将绿色理念牢记于心中,践行于工作之中。

“叔叔,我们正把绿植搬到对面的窗沿上,它们喜荫,这样可以避免阳光直射时间过长而枯萎。”记者走到1405班门口,看到孩子们正在把绿植搬到另一窗沿,余嘉露同学看到记者一脸茫然,便主动开口解释。卢驿表示,学校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懂得环保意义,在实践中掌握环保知识和技能;将环境教育与德育相结合,为环境教育增添了新的助推力, 增强了德育工作和环境教育的实效性,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学校在板报橱窗中,单独开设环境专栏,绿化带布置爱护花草的宣传标语,楼梯走廊布置环保书画作品,多方位营造浓厚的环保教育氛围。对于“绿色创建”工作,做到“校园之声”广播定期播出,“国旗下讲话”常规化,环保专题黑板报普通化,环保知识讲座经常化,让环保意识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在1603班,见李仁杰同学正在埋头做作业,记者上前询问班上开展有关绿色环保方面的活动。他十分高兴地告诉记者,学校经常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等主题的班团会,“寻找身边的陋习”“回收废旧电池”等实践活动,结合世界性环境保护节日开展“我爱家园”征文、演讲比赛……记者感慨,常态化开展这些活动,确实让学生的环保理念在活动中孕育、形成;而绿色教育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使这所小学的绿色创建得以全面扎实推进。

▲示范项目石泉村景色迷人,引来附近幼儿园小朋友游玩。

▲绿色庭院,舒适宜人。

绿色庭院竞相绽放

绿色村(社区)靓丽呈现

石泉村是城郊街道目前设定的唯一示范项目,同时也是绿色村(社区)之一。与石泉村有得一比的是怡宁社区,两者可谓各具特色、平分秋色。

怡宁社区是2017年由原蔸子潭社区和原怡宁社区合并成立的新社区,地处宁乡经开区辖区内。东临碧波荡漾的国家湿地公园金洲湖,西靠宽阔明亮的创业大道,北以车站路为界,总面积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11000人之多,其中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辖区内有宁乡经开区管委会、中财化工、凯瑞重工等60多家单位,还有蓝色港湾、香樟美地、怡宁雅苑和美的城等4个现代化楼盘,社区环境优美,产城融合氛围浓厚,现代化气息十足。

在街道蓝天办相关负责人周春雷的引领下,记者来到怡宁社区潘文强家。一栋四层楼的房子,一二三层用来出租,全家4口人住在第四层,硕大的阳台上摆满了绿植和各色花卉,堪称花园式家庭。潘文强常年在外忙生意,他的妻子汤望辉就精心打理着这些花花草草。“其实,要让家里舒适起来也不难,关键是要勤快,要养成好的习惯,每天搞好家里卫生的同时,要适时打理这些花草。”汤望辉给花草浇完水后便要带着记者上楼顶看看她家的“宝贝”。她所说的“宝贝”就是楼顶的菜园, 绿油油的蔬菜搭在菜棚上,茄子、辣椒、豆角、黄瓜、土豆……记者随手摘了一根黄瓜,那种新鲜和清香的味道,令人神清气爽。

记者随后来到李志红家,一到他家门口便感受到了“绿色庭院”的不一样。李志红指着摆放整齐的盆景说:“这全是我在网上淘回来的,这些花草蛮好养的,隔三差五浇浇水就行了。”走进屋内,家俱洁净,装饰简洁,绿植等各类物品摆放整齐。眼前绿色庭院呈现的绿色魅力,很容易让人想象主人的生活惬意和健康、幸福!“街道有30个评定的绿色庭院,这些庭院竞相发力,给绿色村(社区)创建奠定了扎实基础。”周春雷告诉记者,绿色学校让小孩有绿色环保理念,绿色庭院让大人积极参与,大大小小都参与进来,绿色村(社区)创建就不是难题了。

怡宁社区便是如此,在加强宣传引导的同时,狠抓管理规范。近年来,社区大力开展环境治理保护活动,先后组织志愿者清除“牛皮癣”近百次,清理乱堆杂物400多车;清除白色污染、打捞河道漂浮垃圾、疏浚干渠、志愿清扫街巷80余次,参加人数1000多人;增添100个垃圾桶;拆除20处私搭乱建;道路黑化28000米,路灯安装98盏,绿化10000平方米,停车位建设50个,改造3个垃圾站,新增1个垃圾站,清理下水道2000米,更换道路井盖180只,路沿石修葺2000米,文化墙建设200米,居民真正生活在一个和谐、干净、整洁的环境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村(社区)、学校、每家每户,干净整洁,绿意盎然,实可谓“留住了春天的脚步”。不难看出,城郊街道“四个一工程”的实施,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省、市各级部署,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打造美好生活家园的点晴之作。

“我的绿色我的爱。”

▲怡宁社区负责人与居民交流绿色庭院工作。

 

▲ 生命的五颜六色在家门口一览无遗。(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张奇涛 摄)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