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慈善会热心相助
□本报记者 邬艳
“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谢谢你们。”在长沙湘雅第三医院外租住的小屋内,戴着口罩的周小冬望着前来看望她的市慈善会的工作人员,满脸感激地说。
2015年10月份,老家在老粮仓镇唐市村的周小冬被查出患上白血病m2a型,多年来一直辗转求医。天无绝人路,在市慈善会以及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她于今年1月12日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各项身体指标恢复良好,她想一直看着儿女长大的心愿也跨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在外打工时,突发白血病
2015年10月10日,这是周小冬永生难忘的日子。当天,趁着回家探望孩子的机会,她因持续反复发烧去宁乡中医医院进行检查,血检出来后,医生要求其马上去省级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当时她的血小板只有7(正常值100多),全身满布出血点。
2015年10月11日,周小冬来到长沙湘雅三医院,检查之后,医生要其马上联系家属,办理住院手续。
生于1986年的周小冬,当时还不到30岁,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多年来一直和老公在外地打拼。从身无分文到小有存款,日子刚见好转,幸福生活指日可待,突然患上白血病,对她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2015年10月12日,周小冬住进湘雅三医院血液科,想着家里年幼的孩子,望着老公的不离不弃,她在放声哭泣之后,选择了咬牙治疗。
社会各界伸援手,造血干细胞顺利移植
周小冬从第一次配型成功到最终移植成功,历时一年多,“一共是三次配型成功,前两次配型成功后,都因捐赠人突然反悔而不了了之。”周小冬说,一次次期盼,一次次失望,幸好没有放弃,幸好好心人这么多,不然肯定坚持不下来。
2016年下半年,在第6次化疗后,周小冬得到了在中华骨髓库配型成功的好消息。“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真的是又怕又激动。”周小冬看到了治愈的希望,但此时家里已经一无所有,连房子都做了抵押贷款拿来治病了。
“如果当时没有市慈善会送来的那笔钱,肯定坚持不到现在。”在周小冬和丈夫戴铁桥感到绝望之时,来自市慈善会千手爱心基金兜底救助项目的12.3万元先期治疗费用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今年做移植手术之前,市慈善会又送来了56200元,让我凑齐了手术费用,真的非常感谢他们。”周小冬说。
而在周小冬他们租住的小屋内,来自市慈善会的工作人员也贴心地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得知他们需要回宁乡租房,且缺少空气净化器等物品时,工作人员当即表示,肯定会帮忙解决,希望周小冬能安心治病,争取早日康复。
救命之恩难忘怀,尽一切回报社会
周小冬和戴铁桥是幸运的,他们更是善良的,一直在努力将得到的爱传递下去。
在医院照顾妻子之余,戴铁桥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病友,帮他们买东西、拿化验结果……
戴铁桥有11本无偿献血证,都是周小冬患病后这些年捐赠的,全血半年捐赠一次,血小板半个月捐赠一次,一次都没有落过,“血液科的病人输血是常事,我多捐一点,他们就能多用一点。”
除了献血,戴铁桥目前还成为了骨髓无偿捐赠志愿者。他说,只要有人需要他的骨髓,他肯定二话不说,无偿捐赠。这些年陪妻子求医的历程,让他深深感受到了白血病病人和家庭的不容易,等到适合的骨髓太难,而成功移植又是多么的幸运。他说:“只要有需要我的地方,只要我能做到的,我都会去做。”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