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魏枫)
在宁乡城区香山巷与玉潭中路交叉口的一个小摊前,一个胖墩墩的年近6旬的男子,右手托起一块刚做好的饼坯,左手沾一点凉水,把饼坯背面的干粉抹去,再抹湿右手背,弯腰把饼坯送入焊在三轮车架上的一个炉膛里,“哧”的一声就把它贴到炉壁上。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不已。男子名叫肖正球,“也算是宁乡的名人了,拍过微电影,上过电视,还有人为他写过歌。从1992年起就在这里做烤饼,风雨无阻。不少顾客为了吃他做的烤饼,情愿排队等。”在摊位旁开服装店的李老板介绍。
26年来一心做烤饼
1992年,肖正球从原县印刷厂下岗。为了补贴家用,他选择了一个人就可以操作的烤饼“事业”,每天上午发面、做馅料,下午1时许就推着三轮车出去摆摊,夜里12时半才收工。3角钱一个的烤饼,冬天一天可以卖两百多个。刚开始那几年,肖正球走亲访友都是能免则免,一心一意做烤饼。“那时候负担重,小孩要读书,生活比较清苦。”
26年,在很多人看来,或许是一段漫长的日子。但对于肖正球来说,感觉就是一眨眼的功夫。他喜欢吃自己做的烤饼,如果哪天没吃晚饭,要吃四个才够。他认为自己做的烤饼具有正宗的宁乡味道,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烤饼,所以这些年来从没想过放弃。
“三不标准”收徒传手艺
采访中,记者看到肖正球右手腕上的一块皮肤有烧伤痕迹。肖正球介绍,炉膛内温度相当高,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的话,贴饼时很容易烫伤。刚开始的那两年他就经常烫伤。记者问,为什么不戴手套呢?“饼坯比较湿,如果戴手套的话,就会粘住手套表面,贴不好。”他憨笑着说。
肖正球说:“做烤饼一切都是凭感觉、凭经验。带徒弟的话,我也只能跟他讲,要学就要在‘烤功’上下功夫。要我讲理论还真讲不出。”
现在,肖正球准备再做一年就退休。为了把烤饼手艺传承下去,他准备退休前收几个徒弟。做烤饼时,肖正球对个人卫生特别讲究。因此,对于收徒弟的标准,他要求一不吸烟,二不喝酒,三不嚼槟榔。“因为这是做吃的东西,要讲卫生。”他认真地说道。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魏枫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