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走访回来,石建飞正在专心撰写民情日记。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刘淑兰)
2017年3月,在灰汤镇基地校办公室工作的石建飞主动申请,担任市教育局驻该镇杏村的驻村队员。从领到任务开始,他加班加点学习脱贫攻坚相关文件精神和惠民政策,努力为结对帮扶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了村民的高度赞誉。“石同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经常上门来看望我们,询问生活和身体情况,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感谢党和政府培养了这样的好干部!”贫困户喻命均动情地评价。
俯下身子访民情
进驻杏村后,石建飞迅速和原驻村队员汤阿来做好工作交接,并于交接当日立即开展入户走访工作。他了解到,市教育局结对帮扶的该村贫困户中还有11户未脱贫。为此,他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和帮扶户家中,与村组党员干部、村民群众、致富能手座谈交流,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询问村民对杏村的发展和自身脱贫的思路、建议和意见,并认真撰写民情日记。通过30多次入户调查,他完成了对这11户的摸底工作。
通过开展遍访、回访和深入走访,他准确掌握了这些贫困户的家庭详细情况,为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因户施策解民忧
不同的贫困户有不同的致贫原因。工作中,石建飞加强了对惠农政策和扶贫政策的学习。“掌握了政策,才能对贫困户进行针对性帮扶,让贫困户更多更准地享受党和政府的扶贫惠农政策。”石建飞告诉记者。
喻命均一家4口人,早几年儿子儿媳离婚了,留下年幼且为二级智力残疾的孙子以及治疗带来的10多万元外债,从此全家依靠儿子不高的打工收入来维持生活。虽然年事已高,但为了挣钱贴补家用,喻命均经常在附近打零工,其妻黄连秀一直想通过养殖家畜来增加家庭收入,但因孙子喻隆基需要专人照看,这个想法一直没机会实现。
了解到喻命均家的实际困难后,石建飞和市教育局结对帮扶喻命均的干部黎鹏程一起交流帮扶措施时,想到了市教育扶贫政策中关于贫困村适龄“三残”儿童入学的兜底保障政策,便迅速联系宁乡虎山特教学校,请求其接收喻隆基入校学习,并免除其学习、生活费用。孙子顺利入学后,喻命均筹资2万多元新建了猪舍,购进18头育肥猪,并且和灰汤金太阳农庄签订了购销合同。现在18头肥猪长势良好,创收在望。黄连秀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笑意,显然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帮我建起家庭养殖场,还免费送来鹅苗和花猪仔,让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也让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该村水洞组贫困户洪军因交通事故致残,家有老母要赡养,下有未成年的女儿要抚养,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石建飞陪同市教育局负责人一起与洪军促膝谈心,具体分析了他家的现状和出路,和他一起计算了脱贫账,算出了信心,算出了光明前景。随后,洪军建起猪舍开始了生猪养殖。在石建飞的争取下,市教育局还给洪军送去了花猪仔和大雁鹅苗,进一步支持他的养殖产业。现在洪军的养殖开始成规模出成效。
点滴关怀暖民心
石建飞心里装着贫困户,平时有事没事就到贫困户家拉家常问情况,看看他们吃什么、穿什么、喝什么、用什么、缺什么,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发现困难就及时帮助解决。
贫困户喻友生家的猪舍破旧不堪,不利于发展养殖,且存在安全隐患,石建飞提议筹资新建猪舍。现在喻友生家的新猪舍已投入使用,第一批6头猪已出栏,现在养上了第二批生猪。加上养殖补助,喻友生家养殖一项的收入可观。作为已脱贫户,喻友生相信自家不会返贫了。
贫困户周桂明家养殖了200只鸭子,鸭子出栏时却遭遇销路不畅,石建飞得知情况后,为其在城区找到了买家。现在周桂明又养殖了几百只鸭子,有帮扶干部的关心和支持,他全家对养鸭创收充满了信心。
“他工作尽心尽力,对人做事心很细,尤其是对贫困户很有耐心,就像对自己亲人一样,除了帮助争取解决重点困难,还经常自己掏钱给他们买东西,很多村民有困难都愿意找他。”杏村党支部书记周宁专对记者说。
帮扶工作中,石建飞还十分注重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用真帮真扶激发贫困群众勤劳脱贫的内生动力。
“我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孩子,深知贫困群众生活的艰辛和困苦。我相信,只要发自内心为贫困户着想,用真心实意去帮扶,就会赢得他们的信任、理解、支持和配合,帮扶工作就会越帮越顺。”从石建飞的帮扶感想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很满意。因为工作需要,石建飞于今年3月被调到灰汤镇枫木村任驻村队长兼第一书记,他对未来的帮扶工作更是信心满满。他相信,只要付出真诚和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精准扶贫的路上,他会一直用亲人般的关怀去温暖每一位贫困户的心,帮他们摘“贫帽”,引导他们走向幸福生活的彼岸。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淑兰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