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徐徐展开的关山版“富春山居图”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小范婷 编辑:陶湘 2018-04-17 14:51:49
—分享—

图为秀美洁净的关山村。

编者按:为助推我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心聚力、浓厚氛围,本报即日起开设“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栏,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一批典型,就其“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进行采访报道,全方位展示我市农村快速发展、农民获得感全面增强的显著成果,敬请关注!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小范婷)

青山绿树掩映,袅袅炊烟环绕,百余栋白墙黑瓦的中式农居错落有致,成片的葡萄藤蔓在阳光下尽情生长,淳朴的村民挥动锄头铁锹在田间地头辛勤劳动,不远处的青年湖清澈见底泛着粼粼波光……行走在金洲镇关山村的乡村小路上,目力所及之处尽是好风景、新风貌。

关山村位于宁乡东北面,东距长沙24公里,下辖36个村民小组,1562户5679人,面积12.6平方公里,因三国名将关羽在此屯兵而得名。过去的关山是一个交通闭塞、无产业优势的落后村庄。2007年以来,关山新农村建设迅速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在系列举措的实施下,关山村村民收入大幅增长,村庄活力新风四射。2017年,关山实现社会总产值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68万元。

“低效田”变身“高效田”现代高效农业带领村民奔富路

采摘葡萄去哪里?醉美关山欢迎您!经过持续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关山葡萄已然成为了关山村的一张“甜蜜”名片。

据关山村村主任樊孝武介绍,目前关山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拥有超1000亩的生态葡萄种植基地,除了柏地、海尔斯等大公司外,还有近30户农户从事葡萄种植。当然,甜蜜蜜的果实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春天正是葡萄藤蔓肆意生长的季节,将病枝、杂枝剪除并进行施肥、盖膜便是村民们这个时节最重要的工作。跟着葡萄种植大户向四海的脚步,记者弯着腰进入大棚中查看,只见一排排青绿的葡萄藤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不远处的土垄上,村民谢春奇、向建国正在对葡萄藤进行松土、施肥。他俩均是向四海专门雇来打理葡萄基地的,“以前要出远门打工才能赚到钱,现在家门口就有干不完的活,收入越来越高,日子是越过越顺心了!”谢春奇边挥动着手中的锄头,边诉说着内心的喜悦。

“2010年之前从没有接触到葡萄种植,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踏入了这个行业并爱上了这个行业。”站在葡萄基地间,向四海娓娓道来自己的创业故事。今年37岁的向四海曾从事过多年的装修行业。2010年,他抓住关山村开发建设的大好机会,毅然租下了20多亩土地开展葡萄种植,经过几年的辛勤培育,如今每亩纯收入已达10000多元,且每年可以为他人提供100多个零工岗位。“有机会的话,我想将葡萄基地的规模再扩大一些,将葡萄种植这项事业做大、做强、做精!”向四海信心十足地说道。

樊孝武介绍,从2009年9月起,关山村开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有序流转。通过土地合作社实行土地流转后,关山村的农业不再是“小打小闹”,除1000亩生态葡萄基地外,还相继建成了500亩生态休闲茶园、500亩四季水果采摘基地、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及500亩生态水产养殖基地。为实行分散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该村以种养能手为龙头先后成立了葡萄种植合作社、土地专业合作社、建峰养殖合作社等农业合作组织,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除个别果蔬需要人工采摘外,关山村的种植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樊孝武兴奋地告诉记者,如今平耕机、挖机等成为当地农业的新“标配”。规模化、机械化和新潮的种植技艺让“低效田”摇身一变成了“高效田”。通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村民们的收入自然也是节节攀升。

返乡就业创业成潮流 村民端上休闲旅游“金饭碗”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窗外是碧波荡漾的青年湖。沿着平整的水泥路进入关山村,一座座粉墙黛瓦的湘中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这便是“村长之家”农家乐。

“来客啦!快进来坐!”走进拱形大门,穿过红花绿草的庭院,“村长之家”农家乐的负责人向露峰热情地迎了上来。高高瘦瘦、相貌清秀的向露峰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曾在广州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了几年班,2008年辞职回到家乡,开始全心全意经营父亲创办的农家乐。“家乡环境越来越好,收入不比在外面低,还可以在家照顾父母。”向露峰说,如今“村长之家”农家乐采取线上线下经营,旺季每天要招待60多桌客人,每年收入达30万元左右。

和向露峰一样,不少大学生和外出打工的村民看到了家乡发展的大好势头,纷纷返乡创业或就业。“以前,关山村5个人中就有4个人在外打工,现在家里有工作机会,将近400人回到了村里。”樊孝武介绍。

记者获悉,近年来,关山村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在逐步完善各项公共设施的基础上,结合精品村、特色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目前已有50余户农家乐及农宿旅馆对外营业,农家乐成为关山乡村旅游业的新增长点,为本村及周边大量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目前,关山村以关山古镇和方圆山庄为龙头,以“主题采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绿色餐饮”为基本模式,引导农民开展特色经营。此外,为提升旅游品质,还成立了宁乡关山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对所有农家乐和几大休闲产业基地实施统一接团、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促销的“四统一”管理。

“也就是几年前,村里人还大都靠种几亩水田维持生活。村里没有一辆小车。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农家乐一个比一个漂亮,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特别多,村民都富起来了。”采访中,52岁的村民杨国华乐呵呵地说道。

亲历者说:

近年来,关山村上下形成共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从村庄整治入手,从群众关心的事做起,基本实现了农民增收、农村增色、农业增效。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关山人,我为关山村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欣喜与自豪。结合这些年来关山村的发展,我认为一个村庄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健康长远的发展思路以及一个尽职尽责的支村两委班子,此外还要将村民个人发展、自主创业与全村整体思路有机统一。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步一个脚印地跟着支村两委走,村民增收致富才有希望,乡村振兴才有希望。(向霞光,67岁,关山村原村主任)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小范婷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