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又是一年清明节来临,我想,羁留在外的我一定会带着女儿回到乡下,为我逝去的父亲扫墓。
一年的光阴荏苒而过,乡谚有云:“不望年,不望月,只望清明一缕白。”每逢清明之前,久居乡下的母亲总是会在电话里唠叨过没完。“清明时节风雨天,山顶轻纱笼翠烟。游子思乡归故里,祭祖传承忆先贤。”以前没有觉得清明节的重要,父亲过世的这五年,我是感受颇深的。
现在,每逢默然肃立在父亲的墓前,我内心总会默默地祈祷:父亲啊,您守护这方净土,将安眠千年!作为您的儿子,平时为工作和生活奔波,一年难得有闲暇的时光来与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我现在对女儿说,无论我们现在是贫穷还是富贵,清明祭祖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传承了世世代代的血脉关系。至于,祭祀的形式,烧纸钱也好,放鞭炮也好,无非是大家求个隆重,来宣示自己的风风光光,但太过隆重就变成奢侈了。正如多年来,母亲一直坚持使用手剪的挂山纸,老人家总是说,看那些红红绿绿的,就显得极不庄重,那是浪费,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清明的时候一般是小雨凄迷,当我踩着纷飞的细雨,拨开两边浓密的杂草,迎着蜿蜒的山间小道而上,任雨水打湿我的双眼,为了怀念,任何的天气捉弄,都不足以阻挡我一年一度祭奠父亲的心。面对长眠地下的父亲,我不曾想一个人放纵,只求在这幽静的环境,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静静地思考人生。没有谁会依恋这几坯黄土,山还是那座山,只有草木蔓延滋长岁岁荣枯。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束鲜花祭故人。迷信烧纸何须用,文明祭扫慰故人。”今年的清明节,我带着女儿手捧一束鲜花去看望我的父亲,而没有用那俗世的喧嚣,叨扰父亲恬然的梦。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洪金文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