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魏枫)
每天上、下班经过玉潭街道钟馗巷的时候,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总会看到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或站或蹲的在窄窄的大门前,手里不是拿着扳手钳子,就是操着撬棍,拆卸着回收来的水泵、冰箱、机箱什么的,脸上总是带着笑意。几年来,就这样一天天地重复着。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两位老人。
本分 来路不明的货不收
这家店名叫“宁乡市玉潭街道觉珍废品回收店”,经营者是夫妻俩,丈夫岳觉珍1955年出生,妻子陈淑梅1964年出生,都是益阳市衡龙桥镇人。1997年,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随便到哪都能赚钱,我们就到了宁乡,至今20年了,都是收废品。”岳觉珍介绍,刚来的时候,在宁乡中医医院旁边靠近319国道的地方租了空门面,收纸皮、金属、塑料等,当年就赚了6000多元钱,“那时候在工地做一天小工才12元,现在都涨到200元了,翻了十多倍。”一年后,由于房东收回门面,夫妻俩把废品店迁到了楚沩社区。两年后,因房东要建房,又迁到八一西路与一环南路交叉处,在那里做了整整10年。最后又迁到钟馗巷,做了将近7年了。这里虽然偏僻了点,还有段上坡路,但是生意也还过得去。
岳觉珍说:“做这行反正要内行,比如别人送个冰箱来,要拆掉,一样一样的,按比例算,看到底值多少钱。如果能赚点钱,就收下。一般冰箱的话,要看什么牌子。老式冰箱铜多,拆的钱多些,现在铜很少,基本是铝线、铁管。”
“铁归铁,铜归铜,塑料归塑料。铁上不能有塑料,塑料上不能有铁。”陈淑梅也介绍。
“还有,来路不明的货我们是不收的。那个钱赚不得,赚不得就不要赚。”岳觉珍告诉记者。
实诚 跌了就按跌价收,涨了就按涨价收
“收的货样样写好,哪样哪样多少钱,给顾客看。”岳觉珍说,“很远的货都送来了,包括有几个老头子从中远重工那边用板车拉过来,沿途要经过六七个废品站,人家喊他就摇脑壳。我门口还有个上坡,都愿拖上来。”
“做生意真,大家都晓得。”邻居石赣湘说,“岳觉珍的秤多,价也多。收一样,写一样,一一算好。”
陈淑梅说:“有个老倌子,80多岁了,有次背了一点铜过来。他家住交警大队旁,特地送来的。对我们的评价特别好,说什么价就什么价。跌了就跌了,涨了就涨了。称赞我老公这人就是真。”
幸福 虽然累,但是感觉很快乐
“我现在手脚还算麻利,不做事不舒服。婆婆子也一样跟着做。再说,人家送货来了,不收也过意不去。”岳觉珍说,其实并不轻松。有天凌晨5时多车子就来装纸皮了,重的纸一捆有七八十斤,一般的有30来斤,装了差不多5吨才天亮。工作时间也长,一般一天要做10多个钟头。早上7时起床搞早饭吃,8时开始做事,一般下午7时左右收工。有时关门了,还有环卫工人下班送过来,也得开门。”
“生意还过得去,一年能赚个六七万元。”岳觉珍介绍,他有一个儿子,在金洲大道一个工厂里上班。一个女儿嫁人了。两个孙子在读书。在豪德市场买了几空门面,家里不缺钱。虽然累点,但是觉得很幸福很快乐。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魏枫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