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材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视病人为亲人,精心诊疗。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刘淑兰)
预防保健、头痛发热、感冒咳嗽……现在,对于不少黄材及黄材周边乡镇的百姓而言,不管大病小病,只要身体出现了什么状况,首先都会选择到黄材中心卫生院就诊。“它是我记忆里年岁比较久远的医院,比我的岁数都大。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医院无论是医疗技术还是就诊环境都比以前好了许多。我们看病一般首选这里,医生态度好、收费合理,而且离家近,更方便。”黄材镇村民吴志夫告诉记者,他亲眼见证了医院从简陋小平房到今天拥有200张床位,见证了医院的变迁。
乡镇卫生院承担着为辖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服务的重要职能,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发挥着上联下通的枢纽作用。近年来,黄材中心卫生院以树立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标杆为目标,不断深化基层医疗机构体制改革,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能力,用精湛的医术、热情的服务、舒适的环境、合理的收费,为辖区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强基础,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黄材中心卫生院始建于1956年的“黄材地区医院”,由原沙坪、月山、井冲、崔坪乡卫生院,黄材镇卫生院,核工业部716矿医院整合而成,现更名为宁乡市黄材中心卫生院。医院现占地面积约867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800平方米,拥有标准的住院楼、门诊楼、医技楼,硬件设施设备齐全,设置16个科室,4个专家门诊、2个专科门诊,拥有病床200张。医院以中医正骨特色专科为引领,逐步发展特色专科建设为目标,是宁乡122交通伤亡事故定点医院、宁乡市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先后与长沙市三医院、宁乡市人民医院、宁乡市中医医院、宁乡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协作关系。
近日,记者在医院外科病区看到,这里住的都是一些骨科、外伤手术病人。“以前,由于设施不完善,好多外伤病人来这里我们都不敢接。” 院长何晖说,以前来了稍微重病一点的患者,他们就只能建议患者去上级医院治疗,但现在的卫生院早已不同往日。特别是近两年,卫生院新增了七八个科室,上腹部手术和骨折疾病手术都可以在该院完成了。
“这里的医师真的有医德又有医技,我父亲进院时是我背着进来的,来的时候头脑不清醒,话也不能说了,在这里治疗了仅一个多星期,就能下地走路,思维清晰,讲话也流畅了。”黄材镇石山村村民姜佑勋激动地告诉记者,他父亲姜洪杰突然发病送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被检查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病情。父亲已经85岁,生怕自己死在外面,不肯在长沙住院治疗,于是只好转回到黄材中心卫生院。2月28日入院后,经过护心、扩血管、抗凝等治疗,三天就能下地走路,一个星期后就生活能自理,主治医生说还住两三天就能出院了。
提水平,极尽所能让群众满意
“医疗质量事关病人的生命安全,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群众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我们始终把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放在工作的首位。”何晖说,医院始终围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基层群众的健康”的办院宗旨,以创“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为契机,通过“6S”管理打造,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了医院环境花园化,病区管理宾馆化,文明服务温馨化,关怀着每一位就诊的患者,让患者及家属处处感受到优质服务。
“没想到卫生院不但免费组织我们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体检,还把体检通知单送到村上每一个人手中,并针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问题进行健康宣讲,告诉我们平时饮食和生活要注意的事项。”黄材镇居民陈洁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参加黄材中心卫生院组织的免费体检了。医生们工作很热情、很认真、很仔细,她在去年体检时检查出血糖有点高,医生让她多锻炼,控制饮食,今年她血糖正常了。她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卫生院的医生。
60年的沐风栉雨,60年的春华秋实,几代黄医人遵循“关爱生命,严谨慎独”的院训,孜孜不倦地追求与奉献,医院发展日新月异,荣获各类奖项30多项;2017年门诊量突破7万人次,住院病人达8000多人次;成功创建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通过“6S”打造,院容院貌焕然一新;2017年7.1洪灾期间积极救治王家湾泥石流受伤群众20人、灾后积极消毒防疫无一例因灾传染病发生、124套公租房建成并全部分配给最需要的职工。
成绩代表着曾经的荣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何晖说,2018,黄医人都有一个梦:把医院整体搬迁,打造宁乡西部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争创二级医院的梦。新的蓝图已经绘就,黄材中心卫生院一班人不忘使命,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前行。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淑兰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