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喻恩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近年来,我市按照中央、省、市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各项关爱活动,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关爱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亲情室里话家常
“爸爸,我放寒假了,你什么时候回来?”
“快了,再等几天就回家!你好好学习,爸爸给你买礼物。”
“学校有老师陪我们做功课,这里(儿童之家)也有‘老师’陪我们,教我们,你就放心吧……”
大成桥镇鹊山村800多平方米的留守儿童之家内,11岁女孩张紫彤在“爱心妈妈”的帮助下,通过电脑和父亲视频聊天。紫彤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她和弟弟住在奶奶家。过去,一年中她只能和爸爸妈妈见上几次面,如今,时不时就能通过电脑屏幕看到爸爸妈妈,紫彤笑得特别甜。
依托“儿童之家”,“爱心妈妈”定期组织孩子们开展集体活动,时刻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动向,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全方位关爱,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过去我胆子小,没什么朋友,放学后总是自己待在教室和寝室。现在老师们对我很好,会给我讲题,带我做游戏,还会带些糖和水果给我。”紫彤说,“老师、同学都是我的好朋友,和大家在一起我很开心,感觉很温暖!”
在我市,像紫彤这样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有2053名。2017年,我市重点打造了大成桥镇鹊山村、菁华铺乡洪龙山村、黄材镇石龙洞村、历经铺街道群星村、流沙河镇合兴村、青山桥镇青山桥社区、坝塘镇停钟新村等10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为432名留守儿童提供监护平台。娱乐室、图书室、亲情电话室、视频聊天室、手工艺制作室、乐器室、书画美术室等一应俱全。
力争5年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建立了分管领导牵头的宁乡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临时救济、慈善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方式,资助困难农村留守儿童、孤儿3000余名;城乡少先队员结对“手拉手”“代理家长”“蓝丝带”助学等活动形成常态化机制,并吸引了新康志愿服务队、聚爱义工、向日葵爱心协会等公益组织的加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据介绍,目前,我市共有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2053名,针对这些少年儿童亲情缺乏、监护缺失、教育不足等问题,我市全面落实“家庭监护责任、强制报告责任、临时监护责任、控辍保学责任、户口登记责任、依法打击遗弃行为”等重点任务,紧紧围绕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目标要求,从健全服务阵地、整合关爱力量、创新活动载体、健全责任机制入手,深入开展各项关爱活动,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关爱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优化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从2017年开始,宁乡将利用村(社区)闲置的公共用房、现有或新建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力争5年内实现村级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心全覆盖。
2017年,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部门迅速启动专项行动,落实432名无人监护和父或母无监护能力的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核实核查194名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情况,依法为160名农村留守儿童补录了户口,为12名失学辍学儿童恢复就学。共青团开展爱心伴成长圆孩子们成长心愿等活动,2017年共募集发放爱心资金109.3万元,共帮助567名贫困学子继续走上求学之路。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喻恩来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