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菲(左二)正在和乡邻聊家常。本报记者 魏枫 摄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魏枫)
屋内,红艳艳的炉火,熊熊燃烧。一个娇美的80后女孩带着甜甜的微笑,向在座的乡邻倾吐心中浓浓的乡情。乡邻们一个个开怀大笑,脸上洋溢着幸福和祥和。屋外,虽然寒冷的风有些刺骨,冻得人直发抖,但是,那一条穿村而过的白净水泥路,那伫立在旁的一盏盏路灯,那健身设施齐全的“盘古文化广场”……都在深情地诉说着屋内那个女孩那些暖人的故事。
女孩的名字叫刘雨菲,出生于我市坝塘镇停钟新村,目前是宁乡新媒体协会负责人。在她头上,闪耀着一个个亮眼的光环——“最美巾帼之星”“中国好人”“长沙市芙蓉区道德模范”……8年来,为了家乡或他乡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募捐了近千万元。
拍摄公益微电影,修公路装路灯
小时候,刘雨菲去上学总要经过很长一段泥土小路。下雨天去读书,总免不了搞得一身泥。而晴天黄土漫天,又免不了搞得一身灰……长大后每次回到老家,老听到村里的长者们说:“我活着,看能不能等到这段土路修好的一天。”刘雨菲回忆,“那时的我边在企业做高管边创业。在跟企业家们参与各类慈善活动时,脑海里时常会出现生病时老师和同学艰难地背着我走过那段土路的情景,于是修好这条路的愿望越来越强……”
钱从哪里来?刘雨菲有自己的办法。2013年,在刘雨菲善行工作室的组织下,修路金已筹集到10万元,但这还不足以把路修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想到通过自拍公益微电影的方式,争取赢得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与帮助,筹到剩下的款项。”
于是,刘雨菲组织朋友们以梦想修村里的一段水泥路为主题,筹拍了公益微电影《再造故乡》。其间,周恩来特型演员刘劲和羽毛球世界冠军鲍春来主动在电影中出镜,号召大家为坝塘镇停钟新村的美丽建设伸出援助之手。2014年3月11日,《再造故乡》顺利发布。在发布后的4个月时间里,共筹得善款近10万元。
从那时开始,刘雨菲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往返于长沙和宁乡之间,找专家测量,找施工单位,购买修路的材料……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就在开工之际,她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退还全部善款,个人出资85020元(加其他费用,共计出资10万余元),于2014年11月,修建完成了停钟新村谢家湾组的第一条乡村公路,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公路虽已修建完毕,但刘雨菲建设美丽家乡的脚步却从未停止。她随后筹集5万元资金,为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8盏、路牌1个,修缮桥梁1座。并动员村部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将另外一段土路修建所需的资金落实到位,于2016年将乡村公路完善。2016年1月3月,她再次为村里募得太阳能路灯22盏(资金近9万元)。
筹资建设“盘古文化广场”
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刘雨菲将创业目标投向文化产业,成立了湖南盘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回到家乡,扎根于这片熟悉的土地,她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有了更大的梦想。修路只是第一步。
停钟新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居多,没有公共文体设施,也没有举办大一点活动的场地。村民的主要休闲方式就是打牌。为此,刘雨菲在继修路之后,迈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第二步,即在停钟新村修建一座“盘古文化广场”,免费为村民提供一个健康的运动休闲和学习的公共场所。
在刘雨菲的努力下,“盘古文化广场”于2017下半年建成。“广场用地是她用自己家的土与人家的土调换过来的。她组织村民投工,自己投资了52480元。”该村村委副书记刘方才告诉记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不仅丰富村民的生活娱乐,还极大的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素质。”
从“小”到“大”,一直在路上
在回乡创业期间,刘雨菲发现身边多了很多像她一样返乡创业的青年。据市人社局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以来,就有3万多宁乡人回乡创业。
对这么多创业者而言,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办公场地问题。刘雨菲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乡贤返乡创业的同时,结合自己手中的资源,打造了我市首个文化创意类创客中心——“盘古创客”,争取为更多文创相关的创业青年和中小微企业提供良好的平台服务与资源共享,同时为建设大美宁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也是刘雨菲迈出建设美丽乡村步伐之后的“升级版”——建设美丽家乡,宁乡市是她的“大家乡”,停钟新村是她的“小家乡”。她将创业的根基扎根于宁乡,也必将投身于宁乡的各种公益活动,在重点发展停钟这个“小家乡”的同时,兼顾宁乡这个“大家乡”。两者做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经济圈,“宁乡的发展必将带动周边乡村经济的发展。从‘小’到‘大’,再到从‘大’带‘小’,不管今后是建设大美宁乡还是建设美丽停钟新村,我一直在路上。”刘雨菲说。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魏枫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