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刘淑兰)
面对宁乡近日以来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市卫计局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医疗救治工作的同时,提醒广大市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呼吸系统疾病、冻伤、一氧化碳中毒和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等四个方面的预防,确保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身体健康。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雨雪冰冻气候期间,由于气温低,人群不适应,又加之处于寒假春节期间,人员集聚、流动频繁和室内空气质量往往较差,易造成流行性感冒(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腮)、风疹、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军团菌病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快、危害大,除特异性疫苗的疾病种类外,采取以下的基本预防与控制措施均有效:
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纸巾。
2.尽量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3.毛巾、水杯等个人卫生用品专用,避免与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4.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室内通风换气的次数。
5.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6.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预防冻伤
冰雪(冻雨)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因严寒引起的冻伤、冻僵、冻昏迷和冻死,最需要的预防措施是提供御寒防冻的衣被和设备,以及正确救治冻伤的技术。
旅途出行注意携带足够的防寒衣物,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暖物品,并注意携带伞具;尽量保持衣物干燥,避免弄湿衣服,休息睡觉时,应注意保暖;尽量多吃些高热量的食物,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多喝热饮,有助保持体温;防止冻伤,要经常观察皮肤,尤其是耳面部和手部等裸露部位,查看有无出现苍白、僵硬或失去知觉;并不时搓揉面部皮肤,伸展筋骨活动手足;尽量停留在背风向阳的位置;不要穿过于紧身的衣裤,以免妨碍血液循环;裸手不要接触金属物体,寒冷季节这种物体表面温度很低,热传导很快,手接触易于冻伤;加强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的保暖防护;老年人耐寒能力差,旅途中应特别注意腿脚保暖,避免久坐,经常站立活动、跺脚、搓手等促进血液循环。
冻伤后如何处置:
1.尽量脱离低温环境,脱掉湿冷衣服、鞋袜和手套,换上干燥衣服和鞋袜;
2.采取保温措施,补充食物能量;
3.冻伤不严重时,可用温水迅速复温;
4.必要时,及时就医。
切记:不应采用错误的复温方法,如拍打、冷水浸泡、雪搓或火烤等。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家庭用煤炉或燃气炉不完全燃烧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导致煤气中毒的常见原因包括:烟囱堵塞、烟囱倒风、烟囱接头不紧、煤气管道泄漏、煤气阀门未关闭、炭盆取暖、汽车尾气等。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受困道路上的车辆,应注意不要长时间密闭车厢,以避免造成旅客中毒。
使用热水器、煤气灶具之前应闻闻有无煤气味,确定是否漏气,切勿安装于密闭浴室或通风不良处;应注意热水器或煤气正确的使用方法及保养,并注意是否呈完全燃烧状态。若产生红色火焰,则表示燃烧不完全,产生的一氧化碳较多;若产生蓝色火焰,则燃烧较完全,产生的一氧化碳则较少。
注意检查连接煤气灶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虫咬,防止漏气;自动点火的煤气连续点火未燃烧时,应稍等片刻,让已流出的煤气放散后再点火;居室内用煤火炉要安装烟道密闭完全的烟囱,用炭火盆取暖时要注意空气流通。
中毒后如何处置:
1、家庭煤气泄漏时,要迅速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使用明火;
2、一旦发生煤气中毒,应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并注意保暖,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到医院救治。
预防冬季心脑血管疾病
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加速了血栓的形成,同时由于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造成体内缺水导致血液粘稠,血流减慢,因此寒冷天气急性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发病率较高,尤其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比较多发。
如何预防?
患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在气候多变的秋冬季节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保暖措施,下雪、化雪的时候天气格外寒冷,尽量减少外出时间。
尽量避免感冒和感染其他疾病,避免受凉,谨防受冷诱发新的疾病感染;寒冷天气外出时,注意防寒保暖,戴帽子、围巾和手套,并注意随身携带好相关急救药物;出行时要保持心态平衡,及时调节不良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可适当运动,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
发病后如何处置?
心脑血管病人发病后,首先是对病人做一个简单的处置,把病人摆好体位,让病人平躺,揭开病人的上衣领扣子,使其呼吸通畅,并注意保暖;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就医。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淑兰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