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36只蛋鸭到年出栏生猪近万头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龚再蓉 编辑:陶湘 2018-01-18 10:09:00
—分享—

消费者专程到曾德明的养殖场购买猪肉。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龚再蓉)

他以36只蛋鸭起家,从事畜禽养殖30多年,如今的养殖场年出栏宁乡花猪上万头;他的养殖场安置员工22名,所养殖的宁乡花猪深受消费者青睐,吸引不少外地客户上门宰杀;他实施种养结合模式,为当地近千亩农作物免费供肥,努力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他就是坝塘镇保安村村民曾德明,曾氏养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36只蛋鸭起家,他是1980年代的“万元户”

1983年,曾德明19岁。从父亲手上,他得到36只蛋鸭,启动了自己的养殖事业。“36只鸭,一天下蛋四斤多,一斤鸭蛋卖七角七分钱,抵得上四五个劳动力出一天工的收入。”回忆30多年前的场景,曾德明说得有滋有味。他说,由于当时才开始准许私人养殖鸡鸭,当地河渠沟圳中野生鱼虾螺螃特别多,养几十只鸭子根本不用喂其他饲料,每天只要将其赶出去放养就行,饲养成本相当低。

快人一步,为曾德明带来了明显优势。在获得不错经济收入的同时,他的养殖经验不断丰富,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到1989年,其蛋鸭养殖规模达到了500羽。同时,他还把养殖目光投向其他领域,于1986年开始规模养殖生猪。很快,他的肉猪年出栏量达到200头。这样,规模养殖蛋鸭和生猪,为曾德明家带来了可观的收益。1980年代,他家就成为了当地有名的“万元户”。1991年,他家建了一栋楼房,花了4万多元。

在曾德明的带动下,当地规模养殖蛋鸭和生猪的户子也越来越多。面对这一状况,他先后引进了麻鸭、番鸭等新品种,并变放养为圈养,引领着当地畜禽养殖业的发展。1997年,他从浙江空运番鸭苗回来,攻克技术难关,成为湖南首个成功规模养殖番鸭的养殖户,获得“袁隆平科技奖”。

不少人来杀“年猪”,他的养殖场年出栏花猪上万头

1月14日,星期天,曾德明的养殖场显得特别热闹。“这肉好吃,特别鲜。去年冬天杀了两头,今天先杀一头,春节前再来杀一头。”当天,李先生与家人、朋友一道,专程从沅江的家里赶过来,在曾德明的养殖场杀了一头宁乡花猪。他们表示,以后每年都会来杀一两头“年猪”,并且肯定还会有更多的亲戚朋友加入进来。

2010年,曾德明再次给自己的养殖产业转型,所养殖的生猪品种由白猪改为宁乡花猪。“一直以来,畜牧局等部门单位给了很大的支持。最初的120头花猪种猪,就是畜牧局派技术人员专门帮忙引进的。”他表示,经过多年发展,宁乡花猪产业的势头起来了,前景十分看好。目前,他的生猪养殖场占地100亩,栏舍8800平方米,包括550头能繁母猪在内,存栏宁乡花猪6000多头。2017年,他的养殖场安置员工22名,发放工资近90万元,出栏宁乡花猪1万多头。通过持续努力,其养殖场及合作社成功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省级示范合作社、湖南省一级种猪扩繁场。

从2012年起,每年冬至后至春节前,都有一些消费者到曾德明的养殖场宰杀宁乡花猪,加工腊肉、风吹肉,或过年吃。“去年排了好久的队,今年早点来。”1月14日,李先生这样告诉记者。在前一天,常德来的一些消费者,就在这里杀了10头宁乡花猪。去年,曾德明所养的100多头花猪通过消费者上门宰杀“年猪”的途径销售,今年预计这一数量将超过200头,有的消费者甚至从外省赶来。同时,他还着力构建订购销售途径。2017年,他便与一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对方每年在其养殖场订购肉猪2000头,合作时间暂定5年。坚持生态养殖,让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吃上自己养殖的花猪肉,则是他养殖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之一。

种养结合,他努力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畜禽规模养殖,抓好粪污治理至关重要。30多年的养殖经历,曾德明对此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他说:“规模养殖肯定会产生大量粪污,利用起来就是资源,没利用就是污染。”为此,他坚持将粪污治理与利用作为自己养殖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予以强化。从2016年下半年起,他全面启动种养结合模式,努力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017年,种了30多亩水稻,收了两万多斤有机稻。”曾德明表示,这些水稻不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施的是养殖场的有机肥,并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水稻收割之后,他又种了20亩油菜和10多亩牧草,所种的牧草用来养猪喂鸡。如今,在他的养猪场内,所产生的粪污先由固液分离机处理,固态物发酵后成上好有机肥,液态物经沼气池、四级化粪池发酵后,由罐车装运免费提供给当地农户使用,所施的农作物面积有近千亩。其中,目前冬种的油菜就有600多亩,为当地村民节约生产成本6万多元。

2018年,在进一步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上,曾德明正着手推出两个大的举措。一是建一个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准备在春节后动工,预计今年10月份投入使用。届时,所产生的沼气除养殖场生产生活自用和并网发电外,还可免费提供给附近一些村民使用。二是流转1000多亩水田,采取种养结合、稻鸭共育的模式,种植有机稻、有机蔬菜和有机水果。这样,可在将养殖场所产生的粪污完全消纳的同时,产生新的效益。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龚再蓉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