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贫困户多渠道脱贫成效好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龚再蓉 编辑:陶湘 2018-01-02 10:14:01
—分享—

贫困户张建平一家搬入龙田镇“千手”爱心大屋。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龚再蓉)

“搭帮党和政府,雨天也能睡个安稳觉。”12月23日,龙田镇龙田社区学堂组,一提起自家的新居,贫困户聂叔霞和老伴就满怀感激。除居住条件大幅改善外,这户贫困户还获得了一个公益性岗位,两位老人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像这样,龙田镇通过结对帮扶、产业发展、住房保障、教育扶贫、社保兜底等多举措推进精准扶贫。今年以来,全镇共有252户贫困户享受“滴灌式”补贴,83户贫困户有了公益性岗位,62户贫困户危房实现清零,当地贫困户多渠道脱贫取得实在成效。

暖心窝

住“千手”爱心大屋

12月20日,对于张建平一家来说,意义十分特殊。当天,有26名亲戚朋友来到他家的新居,帮忙整理,表示祝贺。“昨晚睡觉只盖了一条被子,比原来盖两三条还要暖和。”这位山里汉子表示,原来住的土砖房四处进风,冬天特别冷,现在搬进“千手”爱心大屋,身体暖和心更暖。

与许多同龄人相比,今年41岁的张建平经历了更多坎坷。他有6个兄姐,家里一直相当困难。14岁那年小学毕业,他就外出打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干的是在建筑工地上做副工、在江西的大山中伐木烧炭等苦力活,收入低、条件苦。以前,他与妻子、老母亲一起住在半山腰上破旧的土砖房内。此次,一家三口在龙田集镇的“千手”爱心大屋分到了一套90平方米的新居,住进了“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房子”。

龙田镇千手爱心大屋位于龙田集镇边城大道附近,占地1.2万多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700多平方米,安置贫困户50户173人。为方便这些贫困户,除高标准抓好房屋及给排水、道路、绿化、停车位等基础设施建设外,每户还配备了床、衣柜、沙发、电视机、餐桌椅、热水器、燃气灶等家具家电。

加上农村危房改造、集居点建设,全镇62户贫困户危房实现清零。在更好的位置,这些贫困户圆了新居梦。

特高兴

家门口实现就业

在龙田镇,从革命水库出发,沿着丛林间的一条砂石公路前行360米,就来到贫困户聂叔霞家中。沿途显得相当洁净,不见半点白色垃圾,路上的落叶、路旁的杂草等被人清理得一干二净。这个路段,就是聂叔霞所负责的保洁区域之一。她告诉记者,在这个季节,更要干净,免得谁不小心丢个烟蒂引发山火。

聂叔霞的两个女儿已出嫁多年。原来,她与老伴一起住在破旧的土砖房内,一下雨就到处漏。靠着蒸米酒出售,每年能得到1000多元的收入。今年,这个贫困家庭的生活得到了大幅改善。先是聂叔霞申请到了一个公益性岗位,负责当地20多户村民公共区域、1.5公里村组公路的保洁,一年工资4000元。“在屋门口有事做,欢喜得不得了。”她表示,由于要照顾丈夫,自己没办法出远门做事。村上原来没安排这么多任务,是她自己主动多接了一些。今年洪灾中,她家的房屋受损,被鉴定为D级受损户。农历九月初,高兴搬进了新家。

今年,经本人申请、各村评议公示,龙田镇共有83户重点贫困户获得公益性岗位,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通过从事卫生保洁、生态公益林管护等工作,这些户子有了稳定的收入。

劲头足

产业拓展好门路

“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龙田镇贫困户郭春阳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他表示,自己家里之所以会有这样大变化,得益于脱贫致富产业选得准,更离不开关键时候的爱心帮扶。住大山脚下,上世纪90年代建的垒石结构房子,没有装修粉刷,家中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用一贫如洗来形容3年前郭春阳家里的情况,一点也不为过。为了给患有肺积水、胸膜炎等疾病的妻子治病,他辗转于广东、长沙等医院,加上当时儿子正在读大学三年级,开支巨大,欠下了数十万元的债务。

在了解相关政策后,郭春阳决定养猪。可是一无栏舍二无生产成本,怎么办呢?一筹莫展之际,他家的帮扶责任人、原黄泥田村村干部徐丹文伸出了援助之手,无偿将自家的几间猪舍提供出来,并在家人的一致支持下借5万元现金给他家作为生产成本。之后,又通过帮其向村上申请环境卫生保洁员岗位的方式,使之度过了当年猪价低迷的困境。之后,随着猪价回暖,他家的养殖规模由20多头牲猪发展到了60多头,收入也越来越多。今年,他家的人平纯收有近2万元。儿子找到了工作和女朋友,妻子的病也已治好,一家人在致富路上开心前行。

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种养业,是龙田镇为贫困户构筑脱贫致富之路的重要举措。今年,全镇共有252户贫困户领取33万余元的“滴灌式”产业扶贫资金。这些户子,今年共养殖母猪16头,肥猪315头,牛233头,羊338头,家禽近7000羽,蜜蜂28箱,种植蔬菜38.8亩,中药材153.8亩,带来了喜人效益。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龚再蓉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