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沩水源头树新风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范婷 编辑:陶湘 2017-12-18 09:37:48
—分享—

【编者按】勤政为民,廉洁为公,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虽然他们岗位不同、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但他们都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恪守着人民公仆心系群众的为民本色。为宣传勤廉榜样的先进事迹,即日起,本报开设“群众身边的新风典型”栏目,逐一宣传宁乡第八届廉政文化周评选出的40名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敬请关注。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范婷)

十余年辛苦奔忙全心奉献,一肩挑起穷山村的支书担子;三十来载寒来暑往躬耕杏坛,育得桃李馨香满园;从花甲到古稀,身已退心坚守,转眼又是十年任劳任怨无私付出……这是一位七旬老人的故事,在沩山人人听到他的名字都要竖起大拇指的老支书、老教师、老党员龚阳初。

学而不已、笔耕不辍,他以知识造福乡里

1947年,龚阳初出生在沩山乡沩江村一个贫农家庭,打小勤勉好学、聪颖过人。尽管只上过初中,勤奋治学、博文广知的龚老在沩山是首屈一指的“百事通”“活地图”。谁想打个报告写个文书,谁家娃娃要考学堂选专业,一有不懂不会的地方,大家总是第一个想起这位精神矍铄、热心博学的老人。

退休以后,龚老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广泛搜集有关地方文化传承的资料、素材,将自己的所学所得编印成书,包括《沩山千手观音手记》的神话传说、《联海拾联》等。他就像一只永远不知疲倦的时钟,刚写完对联又忙着给《大沩山志》撰写一手资料,不会用电脑,就一章章自己手写,反复修改之后再认真誊抄几大页,生怕敲字的工作人员看不清,给人家添了麻烦,就是全然不顾自己七十高龄,还常常一写到深夜。

诲人不倦、扶志树人,他以慈心守护希望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自1965年参加工作,龚老先后在巷子口完小、沩山中心小学、沩山中学工作。在三十一年的教师生涯中,他从未间断过班主任工作,期间还陆续兼任教导主任、小学校长。尽管身兼数职,工作任务应接不暇,但龚老带出的班级却总是在全校名列前茅。在龚老看来,作为一名老师,仅仅是用心“教书”还远远不够,如何用言行去激励、唤醒、鼓舞一颗颗无暇的心灵,才是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天职”。

2006年退休之后,龚老同样把这份坚守带到了关工、扶贫工作中来。沩山乡精准扶贫的工作号角吹响后,事事当先的龚老立即投身到了思想扶贫的“新战场”,先后在沩山乡各村社区的精神帮扶大会上以及全乡的党员大会上倾情开讲。他用最平易质朴的语言,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如何树立感恩的思想,如何理解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如何革除“等靠要”的思想弊病等等。

不问名利,不计得失,他以赤诚写下绿叶对根的深情

“他的心里是敞敞亮亮的,一点不为私的。”一直以来作为龚老最坚强后盾的老伴动容地说,工作几十年,他从未收受过任何礼金红包,体恤其他老人办证件办手续麻烦,一次次来来回回帮人家跑腿,不收取任何酬劳……

沩山乡创建国家风景名胜区期间,涉及400多户村民的房屋需要拆迁,龚老的大儿子是拆迁对象,他带头做儿子的思想工作,全乡第一个签字腾地。当时还有一位退休教师黄老,妻子患癌症,黄老的儿子儿媳拒绝在拆迁协议上签字。龚老顶住压力,毅然把黄老、黄老的病妻还有两副棺木接进了自己家,并向黄老的儿子承诺,如果他母亲去世,丧事可以在龚阳初家办,这才使黄老一家同意了拆迁。半年后,黄老妻子在龚老家中含笑离世,丧事也在龚老家得到妥善操办,邻里乡亲无不惊叹、佩服于龚老的善行义举。

如果一定要说他得到了什么,除了那一箱箱沉甸甸的荣誉证书,那只有一份心安、一份充实、一份全心全意付出之后发自心底的愉悦和满足。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范婷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