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给鸡喂食是王国云每天必做的事之一,捡鸡蛋则是他最开心的时刻(下图)。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邬艳)
到达横市镇关圣村村民王国云家时,记者第一眼看到的是一间破旧的土砖房。家里没什么家具,旧桌、旧灶,没一样新东西,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真穷”。但当进到屋内看到一瓶瓶摆放整齐的土蜂蜜,去到后山看到肥肥的土鸡和一筐筐土鸡蛋,你就会明白,他们家并没有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掉队。
没想到:年收入10万
“土鸡平均卖60元一只,1700只鸡除去成本,纯收入有4万多元;土鸡下蛋期为5个月,每个月产蛋量在1000斤以上,按照10元一斤来计算,卖蛋的收入有近6万元。家里还养了10箱蜜蜂,多的时候一箱蜂一次可以摇蜜20多斤,现在土蜂蜜一斤的价格在60元以上,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除此之外,还有医疗补贴、产业扶贫补贴,一年收入很不错了。”说起今年家里的收入,王国云笑得合不拢嘴,这些全部加起来差不多有10万元了。
要是在两年前,有人跟王国云说“你家可以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他肯定是无论如何也是不敢想的,但现在数字摆在面前,他真是感慨万千:“从来没想过会有这样一天!”
现在,王国云的眼里除了鸡还是鸡,到点喂食了,到点去捡鸡蛋了,都不需要看表,一估一个准,“每天喂两趟食,下午三点到四点的时候捡鸡蛋,看着鸡一天天长大,心情别提多好了。”王国云为1700 只鸡搭了两个棚子,还搭了个简易的产蛋房,这样他就不需要漫山遍野去找鸡蛋了,省时又省力。经过9个多月的喂养,现在他家的鸡都有两三斤一只,马上可以出售了,想着鸡卖掉之后的大笔收入,王国云的精气神不知道有多足。“当时扶持王国云家养土鸡,一是他家住得偏远,不会给周边住户带来困扰;二是屋后有几百亩竹林,具备散养的优势。”市卫计局扶贫驻村指导员熊正洪说,“当时调查了解王国云家的情况后,就支持他发展生态养鸡,我们负责销售,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想养多少就养多少。”
每年,扶贫小组都会给王国云家送200只鸡苗,帮他申请产业帮扶资金,还承包了销售重任。无后顾之忧的王国云和儿子逐渐尝到了养鸡的甜头,养的鸡一年比一年多,去年养1500只,今年1700只,明年可能还会更多。
有奔头:年前可搬进新居
如今王国云的日子过得喜滋滋,但两年前扶贫小组来到他家时,看到的却是一片破败颓废的景象,房屋破烂,王国云两口子身体不好,女儿远嫁,唯一的儿子入赘,家里无钱更无劳动力。
看着以前的老支书日子过得这么辛苦,扶贫小组成员的心里酸酸的。“王国云家是因病致贫,而卫计局在这块有独特优势,我们当时就商量,首先从医疗帮扶上入手。”熊正洪说,王国云和妻子身体都不好,他患有双肾结石、积水;妻子有糖尿病,2015年还摔伤了腿,这几年两个人光医疗费就用了五六万元,“我们都是尽量帮他,检查全部免费,治疗费用能报就全报。”
经过系统治疗之后,王国云和妻子的身体逐步好转,精神面貌也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有了变化,说话有底气了,背也直了很多。产业做起来,下一步就是解决住房问题了。说起住房问题,王国云马上拿出一张抽签表给记者看,上面写着“03栋013号房”,王国云笑眯眯地说:“马上就可以住进去了。”
“我们为他家申请了入住‘千手’爱心大屋,年前就可以搬进去。”熊正洪说,王国云家的房子现在属于危房,不适合居住,而且他们现在住的地方又偏又不好走,十几里就几户人家,多方商议下,决定让他们入住“千手”爱心大屋。
“能够搬出去不知道多高兴呢,我们老了,经常有个三病两痛的,看病就医就方便多了,以后孙子上学接送也便利了。”他们虽然家搬出去了,但是养鸡场还会继续搞下去,有条件的话还准备扩大养殖规模,相信不久的将来,他家一定会成为小康之家。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邬艳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