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翻阅扶贫档案是陈新堂的日常工作之一。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邬艳)
走进长沙市派驻灰汤镇杏村第一书记陈新堂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简易办公桌。走近仔细看,堆满桌面的文件全都跟精准扶贫有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记本,随手翻开一页,可以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走访贫困户的情况及帮扶办法。
厚厚日记本记录点滴民情
4月20日,来到刘海明家,刘海明今年52岁,在宁乡做泥工,妻子有残疾,女儿在长沙师范读书。根据实际情况,可鼓励刘海明家发展种养殖,对其女儿进行助学帮扶。
5月20日,来到贺启辉家,他于今年4月份因车祸摔伤,住院10多天,所花费医疗费用报销70%,但因其是家里唯一劳动力无法赚钱养家,生活越来越艰难。2016年贷款3万元与人合伙进行酒店装修业务,至今有万把元钱债款收不回,且需每月支付银行利息。根据实际情况,下一步安排帮扶责任人上门慰问,组织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员研究解决办法和帮扶措施。
6月2日,早上7时20分接到水洞组村民反映,一处水渠被大水冲溃堤,收到情况后立即前往查看,拍了现场照片(已电脑储存),随后立即进行了汇报,将会安排解决。
……
从2017年1月到现在,陈新堂将自己在杏村走的每一步都记录在了民情日记本上。准确地记录、清晰的情况介绍,让人一目了然,让我们在相隔几个月后,还能跟随着他的笔记走入那天,回望到他走访时的情况,看到他行走的痕迹。这位当了多年兵的退伍军人,转业回到地方后,兢兢业业、不求名利;如今更是扎根农村,扛起了精准扶贫重责,“工作有难度也有挑战,我会坚持下去的。”陈新堂说。
把贫困户的困难装进心里
走村串户,核实贫困户家情况,解决脱贫难题,是每一位扶贫队员的日常工作。杏村共有贫困户126户419人。如何让这些贫困户“摘帽”成了陈新堂肩上的重任。驻村第一书记不好当,陈新堂唯有挤出自己的时间,扎实做好脱贫工作,“接了这份工作,就必须把它做好,要想方设法让贫困户脱贫。”
喻慈英是陈新堂对口帮扶的贫困户之一。平时一有空,陈新堂总会来喻慈英家里转转,了解情况,帮忙解决目前的困难。一来二去,喻慈英一家早把陈新堂当成了亲人。喻慈英家有三口人,夫妻俩身体不太好,儿子曾患过重度抑郁症,一家人因缺乏主要劳动力致贫。结合喻慈英一家的现状,陈新堂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措施,免费赠送200只灰汤鸭苗,让喻慈英在家发展养殖业。按照灰汤鸭6个月的饲养周期来算,每年喻慈英能养上两批。卖鸭和卖鸭蛋的收益,能让喻慈英一家顺利脱贫。“他将我们的难处都记在了心里,经常来家里看看,问问情况,家里的鸡鸭蛋能够都卖出去,陈书记帮了很大的忙,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喻慈英说,真的非常感谢,都不知道怎么去感谢才好。
“他来到我们村当驻村第一书记以后,基本上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把帮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在抓,连节假日都在我们村上,基本上没有休息过。”该村村主任周寿春说,老陈因为工作没顾上家里,让远在长沙的家人颇有微词,后来,他想了个办法,给老伴在贫困户家租了个房子,将家安在了杏村,从此扎根杏村。
“搞工作,就要实打实做,尽自己的能力做好,其他方面不要多计较。”陈新堂说,“脱贫的工作摆在我面前,把我们年度脱贫的任务完成好,尽量的减少差错,这是内心唯一想法。”如今,通过大家的努力,杏村特色养殖种植项目、旅游开发村级公路硬化项目等都在顺利推进,为贫困户脱贫打下了良好基础。采访中,陈新堂告诉记者,来杏村前,他没想过扶贫工作会遇上那么多困难,但是作为一名军人,他会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交办的任务。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记者 邬艳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