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姑娘陈彩华(左)和技术员(右)在给贫困户张期才指导养蜂技术。(资料图片)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魏枫)
“到现在出了60斤蜜,卖了4000多块钱,由原来的6箱蜜蜂发展到了7箱。真的要感谢共产党,感谢‘蜜蜂姑娘’。”近日,记者在坝塘镇沿江村贫困户刘明山家看到,屋前屋后的树林里,摆放着一箱箱书写着“蜜蜂姑娘精准扶贫”的蜂箱,蜜蜂“嗡嗡嗡”地飞来飞去,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记者了解到,从今年3月到现在,坝塘镇、青山桥镇8个村的65户贫困户,通过养蜂逐步脱贫,迎来了新生活。而帮助他们实现脱贫梦想的,是被他们亲切称之为“蜜蜂姑娘”的长沙谷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彩华。
2012年,出生在坝塘镇、24岁的陈彩华决定回乡创业。2015年,在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后,她创办了长沙谷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谷润公司”)。通过“公司+农户+互联网”的形式,主要从事蜂产品的养殖和销售。今年3月,在宁乡市扶贫办、坝塘镇和青山桥镇党委政府的关注、支持下,陈彩华提出了养蜂产业扶贫规划。决定在两个镇选择合适条件的贫困户,助他们脱贫。
调研
蜜蜂养殖对环境、气候有特殊要求,对养殖人员的身体素质也有基本要求。从3月份开始,陈彩华带领她的团队,在坝塘镇和青山桥镇几百名贫困户家庭中开始挑选走访、调查和选址工作。每天横跨几百公里的路程,深入到每一户贫困户家庭,了解他们的居住环境是否适合蜜蜂养殖,个人是否有养殖蜜蜂的信心。在党委、政府和支村两委的支持下,在两个镇分别组织、召开贫困户动员会,最终选定了65户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除了免费提供蜜蜂,上门进行业务指导,还全程帮助农户销售蜂蜜。按每户免费赠送4至5箱的蜜蜂,每年一箱蜜蜂可以分箱繁殖成两到三箱,一箱蜜蜂一年可产蜜30到60斤。只需掌握技术并且管理到位,一年下来每户可以实现一两万元的增收。
送蜂
从4月份开始,谷润公司组织的蜂箱分批送到了每户贫困户家中。一般每户4至5箱,还包括养蜂书籍、养蜂工具、包装瓶,甚至养蜂人戴的工作帽,全部成本40多万元由谷润公司免费提供。大多贫困户住地较偏远,有些还住着土坯房。陈彩华抬着蜂箱,和团队成员一起,一户一户指导安放。最多的一天,要爬近10户人家的木楼梯,递上送下。
指导
随之而来的工作便是技术指导。养蜂是一个细致活,需要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技术指导,陈彩华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沿户上门指导,每个月上门指导三次左右,包括蜜蜂摆放的位置、蜜蜂的繁殖、流蜜前后的注意事项、分箱的操作和处理,以及蜂病的防治等。
效果
“从3月份至今,通过技术人员多次上门耐心技术指导,以及电话指导和集中培训,65户贫困户均已熟练掌握了养蜂技术,最多的一户收入近1.5万元,户均收入都在7000元以上。除了部分产品被乡邻买走,大部分产品都通过互联网销往了全国各地。”陪同采访的谷润公司员工陈艳告诉记者。
陈彩华说
“要仔细耐心地做贫困户工作,给他们算细账,鼓励并树立脱贫的信心;要随时掌握大家的生产情况,及早通过网络做好蜂蜜的预售,要准备几十万元的启动资金给贫困户铺垫……这期间,我爷爷和外公相继离世,我都没有时间多送二老一程;‘7·1’洪灾期间,公司几十箱蜜蜂受损也无法顾及。于7月2日和团队赶往青山桥镇,帮助4个村因洪水需要转移和重新安置蜂箱的贫困户;8月1日,在从坝塘镇沿江村往竹山村的途中,乘坐的车不慎翻入路旁池塘,我从水中爬出,继续去往贫困户家。其实,从6月份起,尽管有孕在身,行走不便,我心里也时刻惦记着贫困户。”
希望
4月份刚开始的时候,陈彩华曾写下扶贫手记(附后),而这位叫做施春花的贫困户,最终没有辜负自己的决心与谷润农业的付出,今年成功分箱繁殖了5箱,产蜜300余斤,且产品全部销售出去,直接经济收益达1.5万元。她告诉记者,“养蜂是个很好的事业,非常荣幸有机会能够发展这个事业,为此辞去工作一点都不可惜,现在能收获更多,我一定会把这个事业做好,坚持做下去。”
扶贫手记
从今天开始,公司开始对市级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帮扶的65户贫困户开展入户技术指导工作。坝塘镇沿江村的施春花家是上门技术指导的第一站。她是江西人,2016年底嫁到沿江村。家有5口人,公公邓意如、婆婆丁瑞芝都是七旬老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丈夫邓术强靠打零工为生,夫兄邓立强至今单身。
印象最深的是,在去年冬天的扶贫项目动员会上,施春花操一口普通话对我说:“请你一定要教我养殖蜜蜂,为了学习这个,我把工作都辞了。”这是我听到的最坚定地声音。暗自发狠,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她。
施春花迫不及待地带我查看她养殖的蜜蜂。公司第一批给每户农户送了2箱,而她家却有6箱。正疑惑间,她说:“参加动员大会回家后,马上从江西老家定了4箱蜜蜂,想趁这次机会,把养蜂的事业搞起来。”我告诉她,公司后续都会有第二批的,帮扶协议上的5箱蜜蜂肯定会发放到位。
仔细查看了施春花的蜜蜂,发现在每个蜂箱里都垫了一块布,防止低温冻着了蜜蜂。为了增大蜜源让蜜蜂有更多的花粉采,她把自家后山的树砍了一半,种上了橘树,好到时采集橘花蜜。她把我们赠送的养蜂技术资料来来回回都看了好几遍,也自购了一个摇蜜桶,满心期待地等着第一次酿出的甜蜜。
养蜂非一日之功,带领一群毫无经验技术基础的贫困户更是难上加难。虽然任务艰巨,但我仍然信心在握。他们对我的信任是对脱贫的期盼。贫穷不可怕,只要肯努力学习。施春花的“甜蜜梦想”终将会实现。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魏枫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