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彭凤)
“村委会建起了新房,有图书室、活动室,还有便民服务厅,天天都有干部值班,办事比以前方便多啦!”
“村委会大院里的文化活动天天都有,唱歌的、跳舞的,非常棒!”
……
说起近年来村(社区)阵地的变化,宁乡基层群众有说不完的话。
近年来,我县先后投入资金近2亿元,实施村、社区阵地建设和改造升级工作,充分发挥基层阵地功能核心、文化引领、凝聚人心的作用,党员干部和群众都有了“家”的感觉。
投资近2亿元新建、改扩建278个阵地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有的是破旧危房,有的只有100多平方米,有的甚至是在村干部家里临时办公,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村‘两委’工作的开展。”2015年初,我县通过对全县村(社区)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全面调研摸底发现,目前部分村(社区)还存在组织活动场所功能不全、活动场所缺乏等问题,影响到了村“两委”工作的开展,党员群众开展活动受到很大局限,村(社区)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迫在眉睫。
随后,我县结合村组合并、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利用国开行专项融资支持,投入8160万元,在全县试点建设51个融党建活动、便民服务、医疗养老服务和文体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党建文化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并投入800多万元统一配备办公家具、办公电器、标识标牌和卫生室设施,探索在村(社区)打造综合型的公共服务平台。2016年,51个综合服务中心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为解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不全、管理服务不实、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切实减轻村级负担,节约行政成本,强化整治功能,擦亮服务窗口,我县按照省、市关于“村级活动阵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对全县195个村(社区)活动场所进行规范化建设,所有村(社区)全部建立“三室两厅”,完善基本功能,对需要设立的标牌标识、上墙牌匾、功能室设置以及公开栏和公开公示内容,进行统一明确规范,建立村(社区)干部值班坐班制度等,切实强化村级组织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发挥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作用。同时,城区32个社区全面推进提质提档工作,规范和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貌一新、功能齐全、形象明显提升。
新阵地成为人气汇聚地
“自打村活动场所建成以来,村民有了议事地方,党员有了学习园地。”10月16日,记者来到夏铎铺镇香山新村,别致的中国风设计、宽敞的文化活动场所、整洁干净办公环境映入记者眼帘。香山新村村主任周顺全告诉记者,以前,香山新村组织活动场所设立在一个废弃的小学内,场所面积约100平方米,由于年代已久,房屋破旧不堪,屋顶还时常漏雨,党员活动受到极大限制。
2015年,我县试点党建文化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香山新村成为试点建设村之一,村里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场所内还建起了文化站、老年协会室等场所。特别是卫计融合以来,卫生室和村部建在了一起,群众健康体检、带孩子接种都更加方便了。“这场所也就成了村里热闹的聚点之一,不仅拉近了干群距离,更融洽了村民关系。”同时,该村以此为契机,坚持硬件、软件一齐抓,在建好阵地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深入抓好党员集中学习、“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制度,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与向心力不断提升。“阵地建好了,组织就到了自己家门口,我们也有‘家’了。”香山新村老党员赖树湘望着活动中心,喜上眉梢。
而作为改造升级的菁华铺乡陈家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前后的变化也是让人欣喜不已。走进陈家桥村活动场所,满眼都是绿色,沿着石子小路,穿过青翠幽静小园,一栋2层高的楼房展现在记者眼前。该村村支部书记黄立平告诉记者,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原来是由小学改建而成,30多年来,水、电、门窗等都已老化,破旧难看,“开会的时候,党员坐一部分,还要站一部分。”黄立平说,因为活动场所限制,召开党员大会时,很多党员都不愿来,就算来了也是坐一会儿就走。今年6月底,村部办公楼改造完毕,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会议室等一应俱全,不仅改善了办公环境,村民们也有了休闲去处。“现在争先恐后的来参加党员会议,生怕自己没能及时参与而错过重要信息。”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彭凤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