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实习记者 喻恩来)
近年来,我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公益化、群众化发展,有力彰显了“小城大爱”的城市品格。
志愿者坚守“礼让斑马线”
挥舞着红旗,头顶着红帽,用力地吹着哨子,记者见到宋振兴时,他正在二环路与春城北路十字路口进行文明劝导志愿活动。从9月8日开始,除了陪家人的时间,宋振兴都在这里站岗。
“您好,请问县公安局怎么走?”记者在采访时,恰巧遇到了一位骑着摩托车的年轻小伙靠边停车,并向宋振兴问路。“公安局就是往前再走两个红绿灯,过了文体中心你就能看见了。”简单的交流之后,宋振兴向记者介绍,每天这样问路的不在少数,但是宋振兴总是耐心地为他们解答。
与宋振兴一起的,还有陈铎,他们都来自菁华铺乡。陈铎总是笑眯眯地对别人说:“请退后一点,不要压到斑马线。”当记者问他喝水吃饭如何解决时,他说:“吃饭总是就近解决,尽量的少喝水,因为可以避免上太多次厕所。”
据介绍,在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像陈铎这样的文明交通志愿者都会走上辖区重点路口,开展“礼让斑马线”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引领路人安全过斑马线,有的跟随交警对不文明礼让的车辆进行劝阻,他们的身影不断穿梭在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流中,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赢得过往群众的纷纷点赞。
为确保“礼让斑马线”在宁乡蔚然成风,县文明创建办着力推进“礼让斑马线”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定期组织志愿者在各繁忙路口开展“礼让斑马线”引导服务活动,在值勤民警指导下,引导机动车辆在斑马线前减速、停车,礼让行人优先通行;引导行人和非机动车走斑马线,不随意乱穿马路,形成了“文明出行,守法礼让”的良好社会风尚。
记者了解到,9月份以来,我县的每个重要交通路口每天上午和下午的高峰时段,都会有志愿者开展引导服务活动,共有10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此举不仅增强了人们的守法意识和文明意识,也让“礼让斑马线”成为随处可见的文明风景线。
百余“小红帽”街头传唱文明歌
9月7日,由县城管系统组织的第六次百姓城管志愿服务活动火热开展,百余名由各街道城管中队招募的门店经营业主头戴小红帽、臂挽红袖章,分头走上城区各主要路段、广场,参与文明劝导、环境保洁、车辆疏导、“牛皮癣”清理等志愿活动,为正深入开展文明创建的宁乡街头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从今年8月初开始,县城管局通过“宁乡城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发动市民投身文明创建,通过此前先后五次组织百姓城管志愿者活动,带动包括门店业主、中小学生、企业员工等各行各业的人员支持创建、参与创建、服务创建,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大。截至9月7日,6次志愿活动,共吸引两千余名志愿者参与。
在每次街头志愿服务活动中,人们都能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家住城郊街道东方现代城的贺跃进老人。“近几年来,我几乎参加了所有的百姓城管志愿服务活动,家里收集的‘小红帽’就有40多顶呢。”老贺告诉记者,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他至少参加了40次百姓城管志愿服务活动,除了家人,他还动员了不少邻里参与进来。在他看来,只有城市更加文明干净、整洁有序,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才会更高,参加这种志愿服务,服务的对象其实就是自己!
“要不是你们帮忙,我就只能打转身回去了,街上就要多些像你们这样的人啊。”在东沩南路,88岁高龄的张老坐着轮骑出门购买生活用品,不料被一辆霸停在人行道上的小车挡住了去路,仅留下四五十厘米的空间,行人都只能勉强通过。老人想通过又担心划了小车,绕道吧,轮椅无法下到路面,在现场迟疑10多分钟正打算回家时,刚好碰到志愿者路过。了解情况后,三四个人齐心协力将老人连轮椅一起抬下人行道,并将他送到目的地。老人为此感激不尽。
“帮耄耋老人通过人行道,虽是小事,但我们在以后的经营中,会更注意门前秩序,尽量做到不乱停乱放。”在宁乡大道经营餐饮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参与本次百姓城管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超过八成为各街道经营门店业主,大家参与这样的活动,更能深刻地理解店外经营、门前乱停乱放这些不文明行为对市容秩序和行人通行的影响。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家自觉服从管理,主动遵从文明公约,文明意识和自觉会更强。
志愿者在八一西路与一环路交汇处指挥交通。本报实习记者 张奇涛 摄
大街小巷传递正能量
志愿服务深入大街小巷,正能量深入人心。5月16日,100多名“小战士”认真地捡拾路边的垃圾,向现场居民宣传讲解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和保护意义。这是宁乡凤凰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学校正在举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5环境日环保公益活动。
7月,宁乡遭遇洪灾,社会各界踊跃捐资捐物。7月5日晚,县民政局灯火通明,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不断地向这里汇集。救灾物资车辆有序地排着队伍驶进,该局前坪的大米、油、矿泉水、食品等物资堆积有2米多高,全城200多名义工个个汗流浃背,从车上把爱心物资卸下来。这中间,有小学生、初高中生,还来了青壮年劳动力和年纪较大的市民群众。
7月9日那天在县民政局大厅内,在货物传送的最前面,他单手将一袋袋大米码好,感觉有使不完的力气——“独臂哥”的故事传遍宁乡,至今也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大事小情总有志愿者在身旁,这是连日来,宁乡市民对志愿服务的直观感受。据了解,今年以来,宁乡县文明办共开展了各项志愿服务70余次,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为全县群众提供了大量帮助。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凝聚起了向上向善的力量,志愿者们用真诚的服务换来了群众的满意。
志愿者帮老人顺畅通行,老人握手表示感谢。本报记者 刘汉光 通讯员 唐胜华 摄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