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报4月份开设“宁乡好人乡”栏目以来,陆续报道宁乡好人数十人次,这仅仅是我们发掘到的好人典型,相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更多的好人仍在默默无闻地付出着……
他们敬业奉献
刘志良:入围4月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候选人
无论何时、身处何处,只要接到影响稳定、有碍经济发展的事件,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刘志良都会带领治安队伍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遇到沟通困难、处置周期长的棘手事件时,他总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已是司空见惯。2016年11月,刘志良父亲病重,由于正值我县“两会”安保特护期,刘志良没有向组织提出请假,而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因为工作任务,他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公安队伍中有这样的好人在,我们的生活都放心多了。”县城新外滩小区居民刘英从报纸上了解到刘志良的事迹后,发出深深的感叹。
樊正良:国家一级教师,多年如一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今年60岁的樊正良为国家一级教师,自1975年参加工作至今,42年来一直坚守在金洲镇的乡村小学,即将退休仍坚守在三尺讲台。虽然是一校之长,但学校的脏活力气活大都由樊正良抢着干了。“去年中秋节,老师和学生都放假回家过节了,但校长却心急如焚,因为学校厨房的下水道被杂物堵死了。”老师陈丽告诉记者,如果不能将下水道疏通,收假后学校就不能正常开餐。樊正良没有惊动其他老师,最终将下水道疏通了。“因为生源少,几年前,这个学校纳入了撤并计划,但樊校长不同意。”和樊正良共事了10多年的喻老师悄悄地告诉记者,为了保住学校,樊正良专门跑去教育局汇报,不能撤并的理由是,留下来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就近入学既减轻了家长压力,又减轻了孩子的上学负担。
他们孝老爱亲
龙腊英:抚养智残儿子27年不离不弃
龙腊英是龙田镇七里山村光明组的一名普通农妇。她,用心照顾一级智残的儿子27年,已给儿子喂饭26年,为四位父母养老送终,接纳照顾两位患病的夫兄;她,与丈夫患难与共,用过人的坚毅支撑起一个沉重的家,再难再苦也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她,数十年如一日,用质朴而感人的坚持,母亲、妻子、女儿、儿媳、弟媳的多重身份,谱写着一曲曲大爱之歌。
喻达武:2014年上榜“湖南好人”,宁乡敬老爱亲模范
喻达武资福镇人。是1992年,未婚妻江爱莲一家突遭变故,遭受失子之痛的岳父岳母一个卧床不起,一个双目失明,好好的家就此风雨飘摇。当时正筹备新婚的喻达武毅然决定作为上门女婿入赘,挑起照顾岳父岳母的重担。2002年,江爱莲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为了更好地照顾妻子, 喻达武辞去了在工厂的工作,每天寸步不离守候在妻子病床前,不停地陪妻子说话,经常给妻子按摩……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喻达武极尽了作为女婿、丈夫、父亲的责任,使岳母寿终正寝,让妻子身体、心情好转,也培养出了从事湘剧事业的儿子。
他们仁义无双
宋和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7年不收病人诊疗费
今年50岁的宋和平1985年从湘潭市国医学校毕业后,子承父业成了资福镇窑里村(现窑里社区)的一名乡村医生,而这一干就是32年。他曾多次放弃进城、进医院行医的机会, 一个人背着药箱,日夜兼程奔走在出诊路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不计报酬,不畏艰辛。从1990年开始至今的27年,他一直坚持不收诊疗费。灰汤镇将军坪村村民喻小华感动地说,无论是此前自己来治疗颈椎病,还是带小孙子来治感冒,宋医生都从不收诊疗费,一些简单的用药价格也平实,“他这里既看得好病,也让人看得起病!”
邓宁:每月捐款已坚持十年
“他是我们县慈善会接待的捐款持续时间最长的爱心人士,这已经是他定期来捐款的第10个年头了。”县慈善会办公室主任杨彩霞感动地说道。邓宁是原宁乡大米厂的退休工人。从2008年起,他都是不间断地每月到县慈善会捐款,每笔少则100元,多则600元,已坚持10年之久。除此之外,一旦得知哪里有大的灾情发生,他还会过来额外捐款。此外,近10年来,他还坚持义务清扫街道、拾捡垃圾,还这个城市一份干净和整洁。宁乡大道、一环路、东沩路、花明路等路段,都留下了老人清扫卫生的身影。
厚厚的捐款凭条展示了邓宁的拳拳爱心。本报记者 邬艳 摄
他们义务付出
姚太保:退休老干部义务清扫金亭路十余年
退休干部姚太保今年70岁,住在县城金亭路旁。从2007年起,他一直是这条小街的义务保洁员。清晨5时半,许多人正处于睡梦之中,姚太保却已拿着清扫设备开始清扫街面。此时的街上很安静,扫把扫过路面的“刷刷”声听起来特别清楚。不多一会儿,姚太保就扫出了一大堆纸屑、树叶。从退休至今,10年的时间,姚太保坚持在做这件事,清扫整理后的街道,变得宽敞干净,面貌焕然一新,邻里街坊看到后赞不绝口!环境变美, 街坊支持,姚太保越干越有劲,至今依然是风雨无阻,坚持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个城市增添一份洁净,为大家带来一份舒适。
王喜军:失明农民自费修补“坑人”路面
王喜军是老粮仓镇大龙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因为眼睛看不见,王喜军只能用一手拖着斗车,一手拿着一根竹棍敲打着路面,依靠脚和竹棍判断路坑的位置。找到路坑后,又摸索着用铲子将水泥铲到坑里,和上水,再用抹灰刀抹平。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开始到现在,王喜军就依靠着这样的方式,为村上补了6里多的路。对于自己的付出,王喜军并不觉得有多高尚,他说:“只要路不烂了,大家走在路上,说好走就要的。只要有烂的我就会一直补,一直补到大家满意。”
他们助人为乐
胡桂香:女强人把助人为乐当成事业干2014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胡桂香是资福镇远近闻名的女强人,也是人们有口皆碑的热心人。她连续九年担任资福敬老院的名誉院长,逢年过节不但为老人送去吃的穿的用的,还坚持每年和五保老人一起过重阳节,吃团圆饭,共捐钱物超过20万元。73岁的五保老人宋文金说,我们能得到桂香这样的“好女儿”关照,真是意想不到的福气。据统计,近20年来,胡桂香在公益事业上的投入已超过100万元。她牵头成立的香强丰源油茶专业合作社,帮助解决了60多位当地困难家庭劳动力的就业,2013至2016年,在她手下务工的农民工,就有28000多个劳动日。去年,她又投资建起油茶储备仓库,生产线现已投入生产,她的助人为乐事业又更上一层楼。
汤佛:“湖南省雷锋式青年志愿者”
1995年出生的汤佛,是东湖塘镇的寒门大学生,2013年考入长沙医学院。为感恩曾经受到的帮助,在大学,他选择了一条特殊的“感恩路”,成了校园里的“公益明星”。“好干部”“热心肠”“乐于奉献”……在校园里,身边的同学们总是这样形容他。汤佛在学校担任了两年计算机协会会长,他致力把协会打造成服务性社团,他组建网络技术小组,在校内开设了首个网络免费报修专线服务电话。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接连不断,医务人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为了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汤佛通过开发网络平台建立医患沟通的桥梁。他还针对老年人因健忘走失与儿童被拐卖问题开发了《老年人监护芯片》和《儿童监护系统》。在学校,汤佛组建了一支情暖三湘志愿服务队,连续两年组织同学来到家乡宁乡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年轻的汤佛,却已成为了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他承诺将自己未来死后的十二个“遗体器官”全部捐献。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