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建设安宁之乡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汉光 编辑:陶湘 2017-09-05 10:44:41
—分享—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刘汉光)在机关,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检查已成常态,政法系统“一打三整”专项行动如火如荼;在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覆盖,半年接待来电来访群众咨询近3000人次;在学校,“一带多·联动式”法治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3.9万名初、高中毕业生进入社会前都参加一堂法治课;在媒体,成立全国首家新媒体普法联盟,拥有粉丝超过150万……

法治环境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杆。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营造民主公正法治环境,建设文明和谐幸福宁乡”,不断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全社会知法、懂法、遵法、守法的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公民权益到了有效保障。

人大常委会法律监督坚强有力

“2016年至今,县人民法院执结案件9416件,执结率88.5%,执行标的到位5.01亿元。虽然成绩显著,但执行难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这是8月25在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县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主任夏国勋所作《关于县人民法院案件执行工作的调研报告》。据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先后对人民法院案件执行工作、县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律师法》《森林法》《长沙市炭河里遗址保护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并对《宁乡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的决定》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法律监督和检查,已经成为人大常委会的常态化履职行为,更成为依法治县和法治宁乡建设的强大保障。

今年年初,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由县人大常委会制订的《宁乡县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把我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长期以来坚持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其中对县人大常委会开展针对“一府两院”以及相关部门的法律监督进行了详细规定。在十七届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中,也对如何全面加强法律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以及对相关政府组成局履职情况开展专题视察进行了铺排,推动全县民主法治建设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中得到空前重视和突出。

县人大常委会继去年审议通过《关于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的决定》,将森林植被、河流及水资源、耕地及山地自然风貌、城乡生态清洁环境、自然生态资源等内容纳入规范化保护轨道后,在今年5月至6月,即派出十个专项检查组,又全面启动了对《宁乡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共查摆问题241个,对其中的183个问题进行交办,58个问题进行督办,10个问题进行专题询问,9个问题进行电视曝光。整个检查对贯彻中央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动县域生态文明发展,让全县人民共享绿色发展红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而在此前,县人大常委会还依法监督和推进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治砂、治水、治毒品、治食药问题,并通过执法检查,工作监督等方式,全面推动四个方面的治理,全县非法采砂场所被依法取缔,小瓦窑、非法耐火材料生产和非煤矿山企业全部关停,167座大中小型水库及3000多口骨干山塘全部退出投肥养殖,吸毒贩毒蔓延势头得到根本性的治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深入人心

“现在执法部门的执法,可以说越来越文明、越来越规范,取证、亮证、告之、出具法律文书、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等环节,公开、透明、规范,一个都不少,被执行人有什么权利义务也都清清楚楚。”据县法制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程序规范,执法严谨,近年虽然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增多,但违法案件明显减少,这也是县人民政府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建设法治宁乡,政府部门是主角,而政府的法治精神主要体现在依法行政上,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则是关键。为全面提升广大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去年以来,全县共组织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培训6次,培训人员1142人,重点学习了《湖南省公务员依法行政手册》等内容。同时全面完成执法人员数据库核对清理工作,实现45个单位1854名行政执法人员网上在线管理,在今年上半年,又完成对1600余名通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的行政执法人员发证,让依法行政首先从队伍建设上进行了保证。

近年,随着宁乡经济的发展,各方面涌现的问题较多,导致全县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逐渐增多。为此,县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宁乡县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定(试行)》,明确国土、城管、人社、灰汤、玉潭等第一批涉法涉诉较多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并明确将对政府法律顾问的检查考核纳入法治政府建设日常考核体系,对政府法律顾问的日常管理进一步规范。

同时,积极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在法定的时限内,依法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全面做好与司法部门对接,并以最大的努力化解行政纠纷。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就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6件,其中上期结转4件,本期新收12件,共办结15件,未结1件,法定结案率100%。同时,稳妥做好行政应诉工作,上半年办理县政府应诉案件34件,其中原告撤诉4件,县政府法制办到县法院、市中院开庭、谈话、调解53次,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3次。公平公正的案件办理,真正树立政府权威形象,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法治宁乡建设中,人民警察始终是一支不可战胜的中坚力量。刘汉光摄(资料图)

政法系统司法为民构建和谐

8月30日,全县“一打三整”誓师暨禁毒工作大会召开,会议要求全县上下一心,以强力手段,深入做好“一打三整”专项行动和禁毒工作,坚决打赢攻坚战,进一步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局面,营造灾后重建良好的社会环境,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这是“一打三整”自去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按照“一定三年,深入开展”目标,对此项工作的一次再动员、再誓师、再紧火。作为专项行动主角的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政法系统主要单位负责人悉数到场。

今年以来,全县政法系统以平安宁乡建设为抓手,扎实开展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行动、“一打三整”专项行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及网格化建设、智能化应用、法制化宣传和落实实名制运用的“三化一制”建设,上半年全县社会治安环境不断好转,实现了刑事犯罪“三降三升”(立刑事案件1420起,同比下降15.68%;破刑事案件650起,同比上升2.52%;侵财立案1203起,同比下降12.64%;侵财破案462起,同比上升24.53%;电诈立案141起,同比下降11.88%;电诈破案67起,同比上升31.25%)。

县公安局在“一打三整”专项行动中,重拳打击刑事犯罪行为,共破刑事案件650起,刑拘488人,抓获本县在册逃犯84人、外省外市逃犯40人,其中成功侦破龙田“12·28”持枪抢劫案,“3·12”玉潭金玉堂珠宝店抢劫案,玉潭、白马桥、历经铺等地系列盗窃三轮摩托车案等一批大要案件。县法院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认真推进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不断探索集中开庭审理模式,率先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从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突出服务经济民生、积极促进依法行政、努力提升执行效果角度,强力推动案件审判和执行工作,今年上半年审执结案件10324件,同比增长10%。县检察院积极履行检察职责,在依法打击刑事犯罪中,深入推进“三打一整”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涉恶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毒犯罪和破坏生态环境犯罪,依法快速批捕297人,起诉363人;严肃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共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8件11人;大力开展诉讼监督,在监督侦查机关立案、监督行政机关移送案件、追捕、纠正漏犯、纠正漏罪等方面严格把关,真正做到有错必纠、有罪必罚。县司法局广泛开展“七五”普法,1至4月在全县村(居)民小组长中开展了“法律明白人”评选活动,并通过评选出的“法律明白人”,带动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掀起全县学法、用法高潮;开展“面对面、互动式”普法活动,目前已在全县273个村(社区)进行了专题讲座和普法宣传,发放宣传资料、书籍近10万份;还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活动,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共同营造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

每年的国家宪法日,全县法制宣传氛围十分浓厚。(资料图片)

让法治之光普照楚沩

□ 彭倚

宁乡,盛唐时期即得名置县,意蕴乡土安宁。千年古邑,文明的弦歌在这里代代不绝,志士仁人的脚步在这里铿锵不息,共同祈福着这片土地的安宁和谐。而今,我县不断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全社会知法、懂法、遵法、守法的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公民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法治之光普照楚沩,续写着楚沩大地和谐安宁、文明繁荣的崭新篇章。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从古至今,法律都是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准绳,要实现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都离不开法治。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近年来,我县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民主法治建设相结合,紧紧围绕着“营造民主公正法治环境,建设文明和谐幸福宁乡”,充分发挥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导、规范、调节、保障和服务作用:法律监督、检查成为了人大常委会的常态化履职行为,明确国土、城管、人社、灰汤、玉潭等第一批涉法涉诉较多的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深入开展“一打三整”专项行动……一系列举措,是我县开展法治建设的清晰足印,让我们看到了建设法治宁乡的坚定决心。可以说,法治建设,贯穿了县域发展的始终,正逐渐成为我县常态的社会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2906平方公里的楚沩大地上,平安之花处处绽放,法治之光处处闪耀。民主法治建设,内容不断延伸,创新治理、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各方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已经成为百姓最熟悉的话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事成为了越来越多领导干部的共识。法治建设,不仅为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而且提高了广大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有效教育引导了广大公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自觉履行义务、依法维护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为法治的引领,政府执政更加精准权威;因为法治的活力,社会治理更加创新高效;因为法治的公正,执法司法更加阳光透明;因为法治的护航,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因为法治的浸润,公民信仰更加深刻坚定。法治犹如一根扁担,一端担起了县域发展的繁荣与活力,一端担起了140多万宁乡人民的权利利益。

管子曰:“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皆以法治为根本。随着我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法治建设需要在更深推进中彰显更大作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秉承着数年来的制度成果、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我们要在机遇和挑战中砥砺奋进。要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共识,镌刻法治信仰、贯彻法治思维,共举法治大旗、共襄法治建设,让法治信仰融入血脉,以磅礴之力推动宁乡前行,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宁乡人的梦想!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汉光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