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党员扫出文明新风尚

编辑:陶湘 2017-08-24 10:00:39
—分享—

新山社区老党员义务清扫扮靓家园

刘秋华(右)和唐雪珍正在同心路附近进行义务清扫。

□ 文/图 本报记者 彭倚 小范婷

近期以来,在玉潭街道新山社区,每天晚上总会有一群忙碌的身影,扫垃圾、铲除“牛皮癣”、清理杂草……他们就是社区的义务清扫队。据了解,新山社区建立了“社区是我家、美丽靠大家”志愿活动微信群,每天晚上都有30多名志愿者通过微信群主动报名参与义务清扫,其中既有稚气未脱的小朋友,也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区带来了整洁和靓丽。在这群志愿者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10多位老党员。自义务清扫活动开展以来,这10多位老人几乎从未间断,为社区树起了一面文明的旗帜。近日,记者来到新山社区,聆听了老党员义务清扫背后的感人故事。

刘秋华:老当益壮志在美丽家园

刘秋华是一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做起事情来,简直比年轻人还有干劲。洪灾发生后,他每天晚上都参与到受灾街道的清扫中。7月26日,社区开始组织“社区是我家、美丽靠大家”志愿活动,刘老又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20多天来,每晚都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从粤宁路、铜钱巷、同心路,到连城国际、书香里、豪德市场……新山社区、楚沩社区两个社区的各处卫生死角,都留下了刘老的足迹和汗水。“把城市建设得美丽一些,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刘老认为,义务清扫是自己分内的事情,作为党员,他要带好头。

在汽运公司附近的一些房子外墙上,有许多居民搭起了梯子,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小孩喜欢爬上去,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刘秋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与志愿者一起逐户上门劝说,并亲自上阵拆除梯子。“有些梯子很高,但他老人家一点都不怕,要我们在下面打着手电筒扶住梯子,就上去了。”一名志愿者说。

一个多月的义务清扫下来,刘老看到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的垃圾就会产生条件反射,必须扫之而后快。每天早上,他从同心路的家出发,到步行街、沿江风光带等处散步,一路上,看到垃圾他马上捡起来,碰到大件的如沙发等,他找人来拖走。刘老告诉记者,以前散步,经常发现宠物的主人对宠物的大小便不管不顾,他就上前劝说。“后来再遇到遛狗的,发现他们很多都带着袋子出门了。”

光自己参与还不够,刘老还积极动员家人和邻居一起参与美化家园。他的妻子黄正华虽然身体不太好,但也多次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刘老的邻居彭玉中年近70岁,但每天都会把家附近的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陶斌媛老人已经72岁了,虽然没有微信,但自从知道社区组织的这个活动后,她每天带着手电、铲子、桶子等工具,参与到清洁活动中来。

唐雪珍:发挥余热投身志愿服务

“创建文明城市,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大家齐参与、同奋斗,我们的城市才会更加和谐美丽。”8月20日晚,在新山社区组织的义务清扫活动中,记者一眼就看到了唐雪珍的身影,只见她戴着红袖章,拎着铁钳和垃圾袋,走在队伍最前面,时不时弯腰将路边的垃圾捡拾起来放入垃圾袋中。

今年65岁的唐雪珍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由于儿女均在外打拼,照顾3个孙儿的任务就落到了她肩上。自“社区是我家、美丽靠大家”志愿活动开展以来,为了参与志愿活动,唐雪珍每天凌晨5时就起床处理家中大小事情,安排好3个孙儿的饮食起居。“一天忙下来,基本晚上11时以后才能睡觉,说不累那是假的,但我感觉特别充实。”

采访中,记者得知唐雪珍的身体并不好,一直患有颈椎病,但在义务清扫活动中,不管是拔草、捡垃圾还是铲牛皮癣,她总是冲在最前头。“老唐做事特别拼,生病了也放心不下志愿活动,大家都以为她会休息几天,但没想到她很快又回到了队伍中,仅仅缺席了一天。”一名和唐雪珍相熟的老党员告诉记者,7月29日在启殿园小区开展义务清扫活动过程中,因天气闷热加上持续弯腰引起颈椎病发作,唐雪珍当场开始呕吐、眩晕。随后社区工作人员将唐雪珍送至医院,经诊断,医生要求她连续输液治疗3天并休养数天。令人没想到的是,第三天打完吊针后,唐雪珍又瞒着家人回到了义务清扫活动现场。“参加义务清扫活动也可以锻炼身体,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发挥一点小小的余热。”面对大伙的敬佩与赞扬,唐雪珍摆摆手,表示那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以前有些地方很臭,人都没法近前,但现在都好了,到处干干净净的。”在同心路上班的谭泽明对老党员们赞不绝口,“这些老人自己家里也有事,白天忙,晚上还出来义务清扫,这种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