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政(右)走访经营户,了解其贷款进展情况。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刘汉光)“你说杨主席啊,他每天都要来一两趟,怎么不熟,亲戚都没有这么关心我们。”在沙河市场“三十二米大道”两旁,无论是29栋至31栋业主,还是65栋至67栋的房东,谈起市场灾后重建指挥部帮扶服务7组组长杨国政,50多家商户无一不为这位已改为非领导职务(简称“改非”)多年的老同志点个赞、叫声好,大家都感叹老同志就是作风扎实,脚步勤快,真正把党和政府关怀送到了受灾商户的心坎上。
“改非”老同志进驻市场坚守在一线
杨国政原是县供销社的工会主席,2012年“改非”。今年“7·1”特大洪灾发生后,已经“退居二线”整整五年的他重新披挂上阵,受单位委派抽调到沙河市场灾后重建指挥部担任帮扶服务7组组长,站到了灾后重建工作的最前线。
“供销社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灾情发生后,单位很多已经退休的同志都主动参与到抗洪救灾中,我虽‘改非’,但岗位还在,责任还在,党员的身份还在,关键时刻就应该挺在前面。”杨国政告诉记者,自7月3日随单位负责人进驻沙河市场以来,就一直日夜坚守在市场环境清理、秩序维护和群众工作一线。7月16日,单位其他同事撤离,他继续留在指挥部担任帮扶服务7组组长,带领来自喻家坳、历经铺、双江口等乡镇的10名同志,负责市场“三十二米大道”两旁受灾商户和业主的帮扶服务工作,此后一干就又是一月有余。
从不计较上户帮扶中遇到的“冷板凳”
帮扶服务7组责任区为“三十二米大道”两旁共117空门面、55户经营户、58个仓库、74户房东,大部分对象受灾严重,损失少则二三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很多商户为此情绪十分低落,对上门开展帮扶服务的干部存在很强的低触情绪。
“商户们受了这么严重的灾,难免有情绪,我们头几次上门帮扶服务,还真坐了不少‘冷板凳’。”杨国政回忆说,工作组刚入户开展“一问四讲”和相关帮扶活动时,熟悉的人就不停地诉苦,不熟悉的多是冷眼相对,甚至有情绪激动的商户冷嘲热讽,进行言语攻击,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都叮嘱队员们要不怕坐“冷板凳”,以自己的真诚、热情和实际行动来帮经营户排忧解难,通过为他们办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来赢得理解、支持和信任。
福星陶瓷经营部的卢福培告诉记者,杨国政头几次带着队员上门了解灾情,开展帮扶服务时,他由于情绪低落,心里就很抵触。“杨主席头几次上门时,我理都没理,但看到他在我们没水时就帮忙解决水的问题,没电时就解决电的问题,清理店铺人手少就带来志愿者,人心都是肉长的,我怎能不被他感动呢?”卢福培说。
不知疲倦的脚步将干群关系越走越亲
“只有脚步为亲,才能越走越亲。”杨国政率领7组的其他9名工作队员不知疲倦地奔走在为商户服务的路上,赢得了商户们的普遍信任,大家有什么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他帮忙,他所说的话,大家也都愿意听、愿意信。
“前段时间市场出现过几次上访,7组责任区参加的人最少,因为老杨带着大家把工作做到了每个商户。”和杨国政一起负责片区15户商户具体帮扶的历经铺财办干部刘灿明介绍,在7组帮扶片区,大家都十分信任杨国政,只要他提前做了工作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矛盾都能得到及时化解,所以7组责任区不但商户情绪稳定,工作推动也快,目前55户经营户除了一户正进行大的提质装修,其他已经全部恢复营业。“我们很多商户都得到过老杨的帮助,他的工作我们当然要支持,何况他都是为了我们好呢!”国平灯饰的老板娘康灵芝说,真没想到商户和帮扶干部之间的关系会走得这么亲,这么近。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