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宁乡县首届家文化节特别报道——文明家庭

编辑:陶湘 2017-08-08 17:09:40
—分享—

  【编者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是安全的港湾,家是最美的庭园。

  近年来,宁乡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评选表彰最美婆媳、最美妯娌、最美少年、最美家风、最美邻里等先进典型。通过评选,一张张平凡的面孔,一批批“草根”家庭,和他们的故事一起,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走进了公众视野,营造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构筑了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文明家庭与大美宁乡共舞,内化为140多万宁乡人民的精神因子,让宁乡这片热土变得更加温暖。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我们共同迎来了“天下家”宁乡县首届家文化节启动式暨文明家庭评选活动颁奖典礼。

  “幸福宁乡从家庭出发”。为了组织好文明家庭评选,全县共有476户家庭获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党组织审核推荐。经过初审和9家单位联审,确定了100户文明家庭。同时,通过“这里是宁乡”微信公众号组织网络投票,票选出“十佳文明家庭”,且总投票数达270万票。

  在这些文明家庭中,他们耕读传家,用自强不息破译了楚沩大地人才辈出的“幸福密码”;他们忠孝两全,用无疆大爱,一心装满了国,也一手撑起了家;他们和睦相处,用脉脉亲情诠释了“家和万事兴”的真谛。今天,我们把这些文明家庭的优秀事迹进行刊登,就是要展示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为建设幸福宁乡提供强大的动力。

  贺雪辉“大家庭”里的热心肠

  

 

  □本报记者刘汉光

  “如果说整个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那急居民之所急,想居民之所想,就是我这个社区书记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因为有这种理念,作为煤炭坝镇煤炭坝社区党总支书记的贺雪辉,在群众之中是有口皆碑的及时雨和热心肠。

  贺雪辉和丈夫谢启东均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是在贫苦中成长、锤炼的一代。俩人从到煤矿挑煤开始创业,通过20多年的打拼,虽然成为“先富一族”,但不忘根本,热心公益,扶贫济困一直被夫妻俩奉为处世立业的根本。

  2009年,在煤炭坝沙子坡农贸市场破损衰落、无人问津的情况下,贺雪辉主动挑起了市场改造重担。通过向上级部门争、自己无偿捐的方式,共筹资80多万元, 于当年6月启动市场提质改造,以一己之力促成了当时煤炭坝镇第一号民生工程。

  十二年前,正值壮年的社区居民李刚,因常年疾病缠身,需长期服药治疗,且无法干重体力活,导致家徒四壁债台高筑,连长年在外打工的妻子最终也选择离他而去,留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女儿和他艰难度日。正当李钢近乎绝望之际,贺雪辉主动上门帮扶,不但自掏腰包,资助8000元为他开起一个摩托车维修店。为了让这个家庭更圆满,她还通过多方努力,将李钢的妻子从娘家接了回来,并为他两个女儿安排上学等,使这个原本支离破碎的家庭又重新过上了和和美美的日子。

  自2008年起,贺雪辉还主动担任煤炭坝镇敬老院名誉院长;逢年过节、寒冬酷暑,她都去敬老院慰问表演、捐资捐物,八年来先后为五保老人送去470多套羽绒服、棉鞋和毛毯,累计捐助达50万元。敬老院的100多名老人都说,自己的亲生女儿都没贺书记这样好!

  李富春言传身教传后人

  

 

  □本报记者刘淑兰

  5月10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记者在坝塘镇乐安村村干部的引领下,来到乐安村一个宽敞的农家大院。已102岁的李富春老人坐在轮椅上,被孙子推着在院内晒着太阳,那金色的阳光洒在老人皱皱的脸上面容慈祥, 笑起来和蔼可亲。老人身上散发出一种不为岁月所磨灭的美,像一坛陈年美酒。

  据当地村民说,老人百岁生日那天,近1000名村民赶来为老人祝寿。“村民几乎都得到过老人的帮助,都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来给老人祝寿的。”为了让村民共享喜庆,老人不收受一分钱礼金,从自己的“私房钱”中拿出2万元,请来花鼓戏剧团为村民唱了大戏。

  “乐善好施”是乐安村人对李富春的评价。四世同堂的他如今膝下共有子孙后辈53人。二十多年前,随着儿孙事业有成,老人的家境逐渐好转。于是,做好事成了老人的一大乐事。近年来,李富春老人用于资助困难村民的资金共有13万多元。正是在老人的影响下,在长沙办实业的小儿子捐资200多万元为村上修塘坝、修水泥路,为村民建自来水塔等。

  近年来,老人腿脚有些不便,生活要有人料理,于是后人们除了请专人护理老人外,他们还成立了一个护理委员会,由亲人轮流陪着聊天,有交接班记录,在方圆十里传为佳话。

  刘喻军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妻子

  

 

  从2008年开始,刘喻军悉心照顾瘫痪病妻吃喝拉撒,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同时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和同事以及周围邻居的好评,更值得敬佩的是他本人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2008年,陈灿辉突然发病,写字都成了困难,刘喻军带着妻子四处检查,都没查出病因。当时, 爱岗敬业的陈灿辉仍带病坚持上课,直到2009年,陈灿辉的病确诊了,她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病”。这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患病后的陈灿辉虽然神志清醒,但是全身没法动。2010年,陈灿辉瘫痪在床后,照顾她的责任就落在了刘喻军和岳母尹菊英身上。

  白天忙碌了一天后,刘喻军回来还要帮妻子洗澡、清理......晚上睡觉,每隔一两个小时,刘喻军要帮妻子翻身,几次翻身下来,他经常通宵没法睡,第二天又得按时上班。就这样刘喻军默默坚持了近十年。

  岳母尹菊英说,女婿的好,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女婿没话说,从没听他抱怨过我女儿一次,性格也好,照顾得尽心尽力。”说起刘喻军,尹菊英满心夸赞。

  尹菊英告诉记者,之前有人曾劝过女婿刘喻军离婚另娶,他都拒绝了。

  生活虽然充满了辛酸、忙碌、无奈,但是刘喻军却一直乐呵呵的面对生活。

  陈正强邻里喜爱的“文明家庭”

  

 

  □本报记者彭凤

  说起回龙铺镇回龙铺村的陈正强和他的家庭,村民们个个竖起大拇指点赞。今年66岁的他在带领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荣获先进集体称号的同时,自己也多次获评省、市、县模范,担任过4届县人大代表,现任长沙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如今拥有45年党龄的他, 为党和人民奉献了大半生。

  工作顺心少不了家庭和睦作为后盾支撑,陈正强与妻子王玉英结婚41年来,王玉英一直热情支持丈夫全身心地投入社会工作,自己在家种田、种菜、喂猪,搞好家庭环境卫生,教育培养好子女,积极支持丈夫为邻里新建、扩建房屋,四次无偿调换责任田、土。40年如一日关爱黄村水库移民邻居姜正科,自2014年姜正科80岁生日开始,年年接他到家里过生日,逢时过节,总把老人请到家里,视为上宾款待,使这位五保老人感到家庭的温暖。老人逢人便说,陈正强、王玉英一家人有良心、讲道德,是助人为乐的好邻居。2016年3月王玉英被县文明办、县妇联评为“最美家庭”。

  “他们一家对邻里的事都很上心。”每年陈正强要调解邻里纠纷多次,近年至少使5对濒临破裂的家庭和好如初。为五保户送过冬物资,帮助特困户援建住房,让他们走出了困境。3年来累计捐款、捐物资助困难群众2万余元。但陈正强自己家却仍住在80年代建起的旧楼房。

  刘元明用理解谱写家文化

  

 

  刘元明有一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相敬相爱的家庭。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儿子热情礼貌健康上进,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刘元明一家,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以德治家,谱写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动人乐章,成为创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

  1997年从部队转业来县人民检察院工作。21年来,不论是做什么工作,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刘元明同志政治立场坚定,爱岗敬业,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刘元明在反渎局工作任务重、在外地办案时间多,照顾家庭的精力相对较少。妻子李爱科总是理解、支持,从无怨言。她十分尊重丈夫,认为丈夫的工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为检察事业做保障,坚决支持丈夫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支持党和国家的法制建设。一天半夜,同住的母亲心脏病突发,此时刘元明在外地办案,她自己将老人送进医院,一忙就是半个月,她每次电话都说家中一切都好,让他安心工作。

  为了使儿子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夫妇一方面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范,为儿子做出榜样。

  蒋建新谱写文明家庭新乐章

  

 

  □本报记者小范婷

  提起玉潭街道火宫巷蒋建新、周曼辉这对夫妻,熟悉他们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其良好的家教、家风,被亲戚朋友、邻里同事传为美谈。

  蒋建新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左下肢残疾的后遗症。但他身残志坚,中专毕业之后,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财会专业大专文凭。2001年,蒋建新所在的副食品公司改制,蒋建新成了下岗职工,妻子周曼辉的支持与鼓励让蒋建新重燃斗志,在职业道路上越走越顺。周曼辉不仅把整个家打理得妥妥贴贴,在工作方面也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几乎年年被评选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多次获得县人民政府的嘉奖。平日里,夫妇俩还经常义务清扫楼梯间、门口和小区绿化带的垃圾,发扬满满的正能量。

  好家教就是“传家宝”,它像一盏明灯,指引孩子找到成长方向。蒋建新和妻子就是孩子心中的好榜样。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 他们讲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蒋建新经常书不离手,刻苦自学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会计师职称。周曼辉则每天陪女儿一起学习,让女儿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夫妻俩从不玩牌,孩子学习时,连电视机都不开。一对双胞胎女儿也不负父母的期望,礼貌懂事、成绩优异,在去年的高考中双双考取了重点大学。

  在蒋建新、周曼辉看来,夫妻和睦相处、孝敬父母、教育儿女,这些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自己这个家仅仅是一个平凡的家庭。而他们眼中的平凡,正是受人推崇的好家风,这样的好家风正迸发出巨大的正能量,正透出一份值得让人细嚼的美,让人崇尚的美。

  傅和平和睦和谐一家人

  

 

  □本报记者邬艳

  他叫傅和平,是县市场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职工。

  在工作中,他严格遵纪守法, 一丝不苟;在生活中,夫妻和睦,孝老善邻,受到多方夸赞。三代同堂的五口之家,没有尖锐的争吵,没有恶声恶气的呵斥,一家人,和睦和谐,相敬相爱,积极进取。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一个由老人、大人和小孩组成的五口之家,他们没有做成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在琐碎繁杂的生活中,将和睦做到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好坏起着核心作用,而处理好家庭关系的首要就是平等相处,有商有量。”傅和平说,在处理家庭大事时,我们都会互相通气,求大同、存小异,做到了每办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

  在工作岗位上,傅和平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县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而妻子刘月平工作扎实认真,勤勤恳恳,为人平易近人,孝敬父母,是位好员工,更是位好妻子。

  除了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夫妻二人对老人更是十分孝顺,除了在物质上满足老人家的需要,更关注于在精神生活上给老人家体贴和安慰,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享受到晚年的福。而在教育子女上,两人更是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味,为女儿做出榜样。

  袁胜强好家风让幸福花盛开

  

 

  □本报记者彭凤

  横市镇重点办主任袁胜强的家庭是一个3口之家,虽然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好家风的美名远播。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袁胜强乐于助人、孝老爱亲的品德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2016年7月4日,宁乡骤降暴雨,横市镇向阳河堤多处决口,合金村红日、纯田等多个小组一片汪洋,180多名村民被洪水围困,危在旦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袁胜强率先赶赴现场,跳入滚滚洪水之中,先后救胡翠娥等多位村民,事迹曾被多家媒体报道,被称为“风雨中最美的风景线”。铁血汉子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袁胜强家有生病多年的八旬父亲,兄妹家庭条件不大宽裕,袁胜强夫妇请人护理父亲,并负担生活和医药费用。岳父母住房年久失修,他们夫妇出资为房屋改危,使其住上了新房。2000年,岳母患重病,生活难以自理,袁胜强夫妇利用节假日的时间,主动承担岳父母的护理工作,当地群众称其为“久病床前好孝婿”。

  巾帼不让须眉,袁胜强的妻子陶金梅同样出色。陶金梅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一直扎根在西部山区,爱生如子,所带科目年年镇统考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县、镇“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深深地熏陶着儿子晚辈袁陶昕的心灵。从小父母的教育让袁陶昕养成了好习惯,他扎实扎实打好数学基础,锻炼物理思维,磨炼语文表达,在今年4月参加长沙市数理化竞赛,均获得市一等奖。而后又以6A的成绩被宁乡一中提前录取,成为了同学眼中的“学霸”。

  周小林女支书用爱撑起晴空

  

 

  周小林的家庭与千万个家庭一样,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但这普通的背后,却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不平凡的故事,因为她是道林镇唯一的女支部书记,她记录了这个家庭生活进取、自立、自强尊老爱幼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周小林不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充分发挥农民朴实、勤俭的本色,认真履行职责,处处以身作则。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近几年奇石村委会各项工作名列前茅,镇年度重点目标考核第一名,县先进党支部,本人县优秀人大代表,这些荣誉的取得,与她丈夫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周小林还努力做一个“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协调好家庭事务,使整个家庭和谐融洽,和睦相处。她把工作之余时间都留给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她心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身为一村之主的她以无比仁厚的心爱戴着每一位村民,在家里以宽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员,做到“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怀”。作为儿媳,他尊敬公公婆婆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亲一样孝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他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作为妻子,她与丈夫相互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几十年来相敬如宾;作为母亲,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儿子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孩子节俭、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教育他独立自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何跃清与病魔抗争19年

  

 

  在宁乡县黄材镇政府机关,有这样一对让人艳羡的夫妻档职工:何跃清和李银星。丈夫何跃清是镇财政所的票据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妻子李银星是镇妇联主席。

  说起何跃清,领导和同事们都不禁要为他与病魔抗衡并坚持在工作岗位的事迹点赞!一个经历了两次肾移植手术的男人,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心态与病魔抗争19年。

  1996年三月的一天,何跃清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同事把他送到医院,检査结果令人惊讶:他的双肾功能衰竭!1998年,何跃清在上海进行了肾移植手术。术后休养了一段时间,何跃清回到工作岗位。正当大家为何跃清所焕发出勃勃生命力而欣慰时,病魔却再一次侵袭着他。2003年,他身体再次感到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五年前肾移植功能丧失!于是,紧接着他在上海进行了第二次肾移植手术。

  在何跃清生病的19年中,让他有足够勇气支撑过来的是他背后的妻子——李银星,她也是被领导和同事点赞的工作能手,多次获国家级和市、县政府嘉奖、县镇年度先进个人。面对丈夫的病情,面对年幼的女儿,李银星以一个女人强大的内心坚强的扛起了一切!工作上,依然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工作之余,悉心照顾生病的丈夫,不离不弃,还要照管好年幼的女儿。

  如今,何跃清的身体状况一直比较稳定,女儿也如愿考上了大学,这个与病魔抗争了19年的家庭正一步步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由县文明办提供。文明家庭排名不分先后。)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